从这里走向深蓝,谱写海之歌、渔之韵
文/人文学院中文211吕欣怡
渔风悠悠,渔韵远扬。2022年7月20日上午九时,人文学院赴舟山追寻那一抹“蓝”小分队在带队老师刘宏焘的带领下来到舟山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及采访活动。
海洋是资源的蓝色宝库。舟山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石玉华在采访中说道:“舟山渔文化中现今保存较好的有船模、渔绳结和贝雕等,例如在岱山东沙古镇,一些手艺人也建立起专门的工作室将这些文化象征物传承下来。”
渔文化展厅集中在博物馆二楼,展厅按照渔风民俗、工艺技术、捕鱼器具等方面排列,最为庞大壮观的是展厅中央的木制船模,渔民以海为田,造就了精湛的造船技艺,舟山传统木制渔船,外形优美、坚固耐用,将技术与审美完美结合。船模旁的柱子上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的贝雕作品《迎鱼汛》《鱼鲜迎客来》,将渔韵娓娓道来。
紧接着是满墙的渔绳结,“实用性”是“渔用绳索结”的基本功能,渔绳结一般分为渔船生产绳结、渔网结和综合绳结三类,在技艺传承过程中,渔绳结被舟山渔民赋予丰富的想象和质朴的审美,其也作为装饰品,被广泛应用于挂饰、庙堂等装饰上。队员们也按照墙上所写的步骤,动手学系绳结,切身体会渔绳结中蕴含的智慧。
此外,展馆中的人物蜡像,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舟山渔民海洋节、舟山锣鼓、布袋木偶戏等渔风民俗,特别在岱山县还保留着每逢汛期和夏季进行祭海谢洋的特色仪式,同时展厅每层也售卖着纪念币等文创产品。
今天的实践活动,让我们领略到在舟山这片蓝色土地上,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渔文化,民俗中寄托着渔民们对大海的感情和美好祈愿。作为新时代的群岛人,我们也应在专业实践中,以进取和创新谋求舟山群岛新区新的发展,向深蓝、向海洋振兴进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99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