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信息诈骗的内容越来越多,诈骗的形式层出不穷,诈骗的技术越来越高超,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诈骗终究是诈骗。7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慧眼启航”实践队小分队在石家庄市展开了防诈骗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围绕“心清眼睛亮,才会不上当”主题,宣传讲解诈骗类型以及预防诈骗的方法,为保护人人的钱袋子做出积极实践。
如今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法制健全、人民幸福。然而,有不法分子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知法犯法,以身试法,通过各种不法手段骗取不义之财,尤其是用诈骗手段骗取高额资金。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和谐家庭,还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甚至影响国家和谐安定。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擦亮眼睛作出正确的反应。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而且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临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突发的诈骗事件,缺乏应有的防骗技术和理性的鉴别能力。目前90后、00后的学生虽然知识丰富,但是由于多是独生子女,自我封闭居多,主动与外界接触较少,而社会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很多的社会经验需要大学生去亲自摸索。其次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重感情的群体,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把哥们义气、闺蜜情谊都看得很重的事实,当挚友通过社交软件寻求帮助时,便想着倾尽全力去帮助对方。再者是因为大学生希望在“求助者”面前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认为对方借钱有困难第一时间答应是讲义气、值得交往的重要依据,对对方的怀疑就是对彼此情谊的怀疑。基于以上重感情后产生的思维方式,导致诈骗分子屡屡得手。因此,诈骗案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层出不穷。
要做好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电信诈骗,不法分子会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而且不法分子通常冒充他人和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法检,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甚至冒充防疫工作人员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等等,让人防不胜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隐私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学校、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同时可以安装国家反诈APP,并不断给家人科普防诈知识,保护个人利益。
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通讯员 李聪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1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