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为此,淮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以“逐星熠梦,久伴童行”的暑期“一助一”青年志愿者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陈中浩同学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2022年7月16日,团队成员找到了志愿对象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石城镇乡的张瑞(化名)小同学。
张瑞小同学虽然父母外出务工,但也周末也时常和父母视频通话,并且学习成绩在班级也是上游,所以本次实践活动是以解惑为主,在和小同学的聊天中,了解到小同学有阅读的兴趣爱好,并且已经开始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这得益于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广泛关注以及所推行的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文化素养,用图书给予孩子以光明。
而后,团队成员在对于学习的调查中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增大,老师很难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以至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其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最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网络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容易受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