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老有颐养”社会团队进入养老院实地调研
大学生网报宿迁7月22日(通讯员陈悦)为了具体了解乡村养老院内老人居住情况。7月17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老有颐养”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洋河新区颐养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老有颐养”团队就已经查询了部分关于洋河新区颐养中心的信息。近年来,宿迁市洋河新区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型综合养老服务体系。2018年,宿迁市在洋河新区开展养老服务试点,整合养老、卫健、扶贫、医保等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放大“1+1>2”的效应,共整合养老资金2500万元,其中养老方面资金1500万元,将全区3.1万名老人纳入医、养、康关爱保障网络,推动该地区养老服务水平快速发展。洋河颐养中心就是其中一处机构养老服务试点。
下午两点,团队抵达洋河颐养中心开始实地调研。由于老人午休尚未结束,养老中心的社工先向团队介绍了颐养中心的楼层构造:一层为医疗服务区,二楼是住宿餐饮区,三楼为日常活动区。社工同时也告诉了团队关于养老院的一些事情。养老院仅具有简单的体检工具,体检并不健全。但是养老院距离洋河第一人民医院较近,如果要做全身体检需要由家人带到医院检查。至于平时服用的药物也是由家人送来,养老院会督促老人按时服用,老人在这里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照顾。
随后,团队参观了三楼活动区域。活动区域的功能广泛多样,主要划分为手工室、阅览室、舞蹈房、棋牌室、老年大学等等,老人们通常会在这里娱乐休闲,打发时间。
下午三点,老人午休完毕进行锻炼活动。队员们借机和老人话闲,交谈中队员们发现这里的老人大多已上高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腿脚也不灵便。即使自主锻炼,也只能简单活动活动上半身和手臂。队员发现老人们与人交流也显得很吃力,听力退化,思维比较迟钝,只有少数老人能流畅交流。
“老有颐养”团队开展实践活动的当日,也有些老人的子女来到养老院看望老人。队员们在旁观中了解到,该老人常会在半夜想念家中,偷偷哭泣。但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只得送至养老院照看。家中也因养老费用支出产生了一定的家庭纠纷。可见,农村青年对父母的赡养行为存在着经济供给水平低、生活照料难以满足和精神慰藉缺乏的三维困境。在当前农村老龄化形势下,子一代依然是养老的主力,因而,子一代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赡养义务。在人口大量流动导致农村代际关系脱嵌的情况下,不仅要注重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要加快增强农村子一代养老的责任感,构建家庭养老的伦理观,解决养老责任不清的隐患,从基础层面解决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
老人们很愿意和队员们交谈,也许是因为队员们和老人的孙子辈年龄相仿,且能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故事。而据老人所说,由于社工人数少,老人多,所以社工没有耐心一个一个地仔细听老人都说了些什么。而且,社工和老人之间年龄及阅历的代沟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流障碍。“像我们这把年纪的人了,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可他们总说我们不懂,其实他们懂的还没有我们多呢。”提及这个话题时,老人这样感慨。养养老院的护工人数较少,与老人的数量并不是一一匹配的,对老人的照顾不能做到事无巨细。疫情期间老人很少出门,一方面是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护工人数与老人不匹配,无法看顾好老人。由此不难反应出养老人才的缺乏,这也是养老事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队员和老人交谈时发现现场还有两个孩子,她们是老人的外孙女。团队通过询问他们得知,像他们这样会在放假时来看望老人的孩子,虽然有但是并不多。看着自己的外孙女在身边或玩耍或写作业,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孙子辈的陪伴给老人带来了很大的安慰,这同时也让老人意识到,虽然身处养老院,但家人间的羁绊是距离所无法拆散的。
同时不少老人向队员反映,以前自己在家里的时候,子女平时也很忙,孙子辈也要上学,家里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常会感到孤独。但是来到了养老院,这里有许多和他们年纪相仿的老人,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交到了许多的朋友。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这不仅影响到现有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还影响到新一代老人对未来养老生活的预期。但是农村养老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还没达到高水平。家庭养老虽然在不断弱化,但其主流地位依然没变,未来的农村养老模式依然会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的缺位导致农村自我养老的流行,而自我养老的流行又为社会养老的补全提供了缓冲期。目前,只有抓住缓冲期,尽快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作为社会的重要支柱,新时代的青年应当重视养老问题,深入调研,继续提高整个社会的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要让老人们的“夕阳时光”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0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