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老有颐养”团队开展乡村养老调研
为了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充实暑期生活,提高个人能力,加强与社会联系,南财“老有颐养”团队开展了对乡村养老现状的调研活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6.11%。其中,农村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深入了解乡村老人养老现状,真实反映他们的需求,并针对养老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老有颐养——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调研”项目于江苏省宿迁市正式开展。
目前乡村养老机制缺乏体系,老年群体生活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而此次调研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以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地区的乡村养老机制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据此提出改善现有机制的计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始终是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不断思考、解决。年老未必就意味着生活失去了很多精彩,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重新焕发生机,这应该是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老有颐养团队根据项目的目的,将项目进程分为四部分,包括前期队员个人调查、网上养老事宜问卷调查、养老院实地调研、完成终期报告。
截至7月13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老有颐养”社会实践团队在线上线下分别进行了对宿迁乡村地区养老现状的调研活动。线下活动由七名队员在各自居住地附近进行,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话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居住状况,倾听他们的需求,以个人小报告的形式完成了相关总结。
项目的第一步是采访周边的邻居或自己的长辈以此得到关于居家养老的问题。
“为什么子女搬进城了,你们却不愿意离开这里到子女身边接受更好的照顾?”“我在屠园过了一辈子,守着这片土地一辈子,有感情了,舍不得走啊。”
“为什么在子女都有出息后仍然要坚持下地劳作?毕竟烈日炎炎,这样的劳作真的很辛苦。”“我们半辈子都是这样度过的,土地能够带给我们踏实感。而且儿女都成家了,他们也都不容易,我们也不想过多地麻烦他们。”
根据受访老人的回答得知,包括老人的邻里在内,大多农村老人都存在这种“安土重迁”的观念,农村老人大多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轻易搬迁。另一方面,老人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并会加重子女的负担,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家养老。但通过深入采访得知,这样的养老生活有着诸多困难。比如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经常感到空虚、孤独;由于养老金数额较少或没有,很多留守老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会选择做些小活,打打散工;很多老人在饮食上简单应付,有了小病选择忍着,为了节省不愿花钱体检,这样往往会使小病拖成大病,带来更大的损失。这些在留守老人群体中经常发生的问题都亟需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第一步顺利完成并得到了居家养老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后,队员们接着展开了第二部分的线上问卷调查。在线上活动中,队员合力编写了网络问卷调查表,通过互联网传播,两日内共计收到160份有效问卷,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为对比农村与城市养老的不同,从而因地制宜策划出适合于农村养老的方案提供了事实支持。
在圆满完成前两部分计划后,为了整理现有成果并为后续活动的展开制定详细计划,“老有颐养”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5日晚,就数据分析和接下来的活动计划进行了一次线上会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再一次分配了任务。
在会议上,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老年人的生活面临几大难处。部分老年人缺乏固定收入,收入仅能够支持日常生活。多数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因为年龄偏大,学习新事物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更为困难。而在数据化时代,脱离智能手机生活显然是困难的。这些问题需要妥善合理的解决。疫情期间,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团队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的情况,为调研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
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人类社会的温存之处,就是既有人无所阻挡的飞奔前进,也不忘关怀那些已然奋斗一生、如今步履蹒跚的老人。夕阳无限好,老人应当好好享受他们的晚年生活。而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作为朝阳的新时代青年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0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