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榆林市府谷县新府山社区,考察易地扶贫搬迁经验、研究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调研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及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以引导将所学关照现实、服务社会。
在易搬社区开展实地调研过程中,一栋栋安置房、娱乐设施、医疗机构和商店等映入眼帘。调研中,实践团与易搬群众开展亲切对话,深入了解易搬群众生活的变化。小区居民王爷爷谈及搬迁感受:“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一个农村的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够拥有这样一套房子……”。在节假日,社区组织包粽子、象棋比赛、唱歌等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情感交流。在走访中,调研人员发现社区易搬群众之间还会相互串门,这有别于过去城市化过程中“门对门”不相识的现象。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遇到了小区居民张奶奶带着孙子下楼遛弯儿,并与张奶奶站进行亲切交谈。“当然要工作,只有工作才有饭吃嘛,搬迁户这么多,国家也有很多困难,不能一直给国家添麻烦呀。”一番话,就能够感受到易搬群众的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变——“等、靠、要”转变为勤奋工作、相互理解。易搬之后,孩子们读书不再需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两个小时才能上学。目前,搬迁群众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幼儿园和高中还能够免除部分学杂费,教育资源得到改善。张奶奶看着小孙子快乐玩耍的背影,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也了解了很多社区现实状况,居民李叔说:’“在这里生活非常的方便,孩子能够就近上学,老人的病能够及时救治,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独居老人每个星期都会由社区委员到家中慰问,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需要添置生活用品。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给独居老人发放生活必需品,油米等物资。六十岁以上老人会按实际情况发放补助,如有身体情况欠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会统一带领老人入住敬老养老院。
易搬工作开展之后,解决就业问题,让易搬群众的生活像血液般持续循环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强化产业、就业扶持措施,针对新府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逐户逐人研判,建立台账,因人施策。在新府山农贸市场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搬迁户租赁市场摊位,累计带动搬迁户就业创业;新府山易地扶贫搬迁户羊子代养项目,扶持有发展意愿且无劳动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让搬迁户获得固定收益;协调下岗工人就近在新府山从事环卫工作,实现了搬迁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的夙愿。易搬群众能够就近就业,上班时间灵活安排,一方面可以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新府山扶贫服装厂工作较为轻松,从材料准备到服饰制作,妇女基本能够独自完成。因此,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服装厂能够解决部分易地搬迁妇女的就业问题,也能让她们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家庭。
此行,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和社区访谈,及时了解易搬群众的生活状况,通过中青网、新青年网、话说三秦等公众平台展现府谷县新府山易搬现状。同时,府谷县新府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坚持抓好精神文化建设,易搬社区的生活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引导,也需要易搬群众贡献勤劳智慧。唯有二者有效结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2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