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博袍岭脚下的自然乡村——博袍,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清贫坚守四十二载,培育桃李满芬芳。他是黑夜里的明灯,穿过层层黑暗喷薄黎明,将所有的年华岁月化作一片拳拳爱生心,照亮孩子的未来,守望着博袍的每一寸文化气息。他是,邓堪连,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
7月1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赴湛江博袍村国情社情观察团走近这位乡土文化守望者——邓堪连,了解他背后温暖的乡村教育梦想,深入观察新农村文化建设,体验新博袍时代精神风貌。在这个四壁萧然,摆设简陋陈旧的会议室中,桌椅里满是岁月的潮湿的气息,邓老师穿着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民装,略微沙哑低沉的嗓音里,充斥着沧桑岁月里的斑驳痕迹,脸庞上洋溢着的慈祥温暖的笑容却是博袍乡土最美的文化底蕴。
退伍老兵当自强,育人苦旅四十载
历史车轮辗转向前,时光长河奔流不息,退伍老兵,是我们共同的牵挂。邓老师拉着观察团成员们的手讲述属于他记忆中的那一个个故事。1972年高中毕业就担任小学教师的邓老师在1975年的征兵报名会中踊跃报名参军,邓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道:“当时在海田村(清光绪年间,由于村中发生了瘟疫病,村民纷纷搬出逃走,后来就形成了海田村、北博袍村、南博袍村,现在海田、北联村的祖庙、祠堂都在博袍村),有二十几个报名参军的年轻人在村里进行体检初检时,他们说我这么矮小又瘦弱,肯定当不了兵的。当时我觉得不服气,一心想着以定要参军当兵,后来到镇上进行体检复检时,我却是第一个获得总监盖章合格证明的人。”1985年,国家正式开通自学考试渠道之后,邓老师统编报考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雷州市中文系专业毕业生第一人。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当邓老师重新讲起那一段峥嵘岁月的时候脸上依然有藏不住的骄傲和荣耀感。
在那个时候,在教书育人这一战线匍匐前行不仅需要抵抗困窘现实生活压力的顽强毅力,更需要坚持着对教书育人这一信念矢志不渝的初衷。邓老师说道,在他们那个年代,一名老师每个月的工资仅仅只有4.5块,直到第二年转正后也才9块一个月。由于博袍小学目前的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不过二十来个学生,可邓老师依然坚定地说道,“只要还有一个学生需要在学校念书,我便会一直坚持下去,孩子是博袍的未来之光啊。”回忆往昔,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唯有破旧的课室,简陋的条件设施和一双双渴望着知识的目光相伴相随。简陋的三尺讲台,他一站就站了42年;艰难的育人苦旅,他这一走就走了整整42年,坚定不移的无疆行者——邓老师的教书育人苦旅深深地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育人先育已,育才先育德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耕耘更多的知识,就能收获更多生命的辉煌。当观察团提起邓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时,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家人,太多的冗杂交织的欣喜与苦衷难以溢于言表。在2002年,邓老师家中年迈的母亲离开人世,女儿对他说:“老爸,你要顶住,等我们大学毕业,一切都会好的。”邓老师说着说着忍不住潸然落泪。所幸的是寒门出贵子,在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四季奔波后终于迎来新生活。自2015年始,邓老师的儿女开始组织全家自驾游,每逢国家黄金周和小长假不论有什么事都必须推迟,腾空回家和老师相聚,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生于博袍,长于博袍的邓老师将子女的教育之道熔铸于每一位博袍学子的学习之旅。一方面,他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一开始为学生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随后采取分次数讲故事情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程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己去书中寻找故事,长此以往,学生渐渐热爱阅读,对书籍爱不释手。另一方面,邓老师提出对学生的教育应是恰如其分的监督。严格的禁锢管理会让学生变得呆板木讷,而有效的监督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自觉性和自制力,‘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在心中了然清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依赖于其他人。
深入香芋基地建设,扶贫助力博袍梦
2016年4月,恰逢驻村书记李云华到村第二天,邀请他作为驻村扶贫工作的指导老师和当地语言翻译官,邓老师毫不犹豫地和驻村书记站在扶贫工作的统一战线,致力于博袍村的脱贫道路。用邓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精准扶贫工作也是实现自己十几年前的一个心愿,我从小吃博袍村的粮,喝博袍村的水,博袍村白养了自己几十年,希望自己能为博袍村做点什么。”
“一村一产业”,是博袍村脱贫致富之光。一望无际的香芋种植基地,是博袍村的绿色希望。邓老师说村中大部分农田地荒废六七年,杂草丛生,觉得很是可惜,所以决定做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租用田地来进行香芋基地种植。在香芋基地种植的扶贫进程中,不乏受到不少村民的反抗,许多村民觉得投资风险高,芋头示范基地建设一再遇到难关,但态度坚决的邓老师不愿让农地荒废,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于是他将村将芋头基地种植情况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通过技术支持入股香芋基地的形式将芋头种植的先进技术引进博袍村,为村民提供专业成熟的种植技术知识和技术保障,致力于开发芋头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博袍村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科技新农,并以特色农业带动博袍村的经济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也是带领博袍脱贫致富的重要一步”,邓老师激动地说道。他表示在下半年计划租用村中更多农地,继续开发芋头产业,动员老百姓一起种植香芋,由广东省为启点向全国辐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别具风味的博袍香芋。
画面一转,观察团发现在略显空白的会议室墙壁上醒目地悬挂了两个分别写着“爱心助学基金会”和“乡贤会”的牌匾。雷州市企水镇博袍村爱心助学基金会和乡贤会是村委会最亮丽的功勋。邓老师说,“‘爱心助学基金会’是为鼓励村里孩子读书而创办的,奖学助学并不是谁出钱的问题,而是村中一个文明风气的形成,只有发动大家一起干,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只有村里风气形成,脱贫致富才有希望,人才才是改变的关键条件。‘乡贤会’则是为了那些为村中建设作出点滴贡献的人而创办设立的的,是一个接收外来扶持的一个窗口。”通过几天的实地观察和村民走访,观察团了解到自博袍村成立基金会和乡贤会以来,邓老师不仅帮助村委实时公布资金的明确详细用途,而且自掏腰包捐赠资金给基金会,希望能够博袍村积攒更多的人才和科学技术力量。
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清贫坚守四十二载,坚守在扶贫第一线,守望着博袍的每一寸文化气息。
邓堪连——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