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推农业现代化,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岭师法政学院“稻浪”社会实践队
为响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一窥乡村振兴的来路与前景,7月21日,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稻浪”社会实践队走进了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远离城市的热闹与喧嚣,亲近田园的炙阳与稻谷,一起去探究营仔镇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表现与成果。
在营仔镇新围仔村,村委会楼里,工作人员正在热情的招待着调研组的队员们。面对调研组成员们问到的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承包地、耕地面积、水利设施、田亩产量、水资源来源、机械化水平以及国家补助等问题,在村委会委员们毫无保留地回答中,队员们感触颇深的是国家关于农业机械化资助、水利设施以及农田保险这三个问题。
首先是国家资助与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在这里,国家资助与农耕数量相挂勾,只有播种达到政策规定的量,才会有机械的补助。营仔镇的耕地因为沿海的缘故大多连片且平坦,这为其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是成本问题,让机械化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喷农药。营仔镇的农民在喷农药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无人机喷洒,还有一种是农民自己改装喷药装置或回归原始方法。由于无人机操作的成本远高于人工操作,因此,农业机械化的风没能吹遍营仔镇的农田。
其次是水利设施的问题。营仔镇的农业浇灌水源主要来自鹤地水库和九洲江,而非打旱井,因此水利设施的清淤是当地农民主要考虑的问题。排水疏通一年所需要的费用并不少,一般由村委会自费,这也是当地推进农业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个是承包商与农业保险的问题。保险的出现,提高了农民应对农耕天灾影响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农业险的出现,虽然对于自耕农并无多大作用,但是却对农田承包户有较大的补贴。面对由于谋生观念的变化而导致的耕地抛荒问题,承包商与试验田的出现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现象,他们承包耕地,在减少了耕地被抛荒的可能的同时,还为耕地生产提供了更多创收的可能。
一路兜兜转转,调研组的队员们还从农民口中听到了他们自身对于耕作的感受。“民以食为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离不开创收与成本。营仔镇的耕地抛荒现象虽然较少,但是农民生产仍不轻松。
农业机械化的尖尖角才露,发展的道路却有许多现实问题仍待解决。也许,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从农业劳作的强度角度来考虑,更需要加入更多的成本因素、人文因素等的考虑,才能真正成熟发展,为乡村振兴奉献一份强大的力量。
(终审/赵欢 复审/陈国威 初审/黄淑君 撰文/戚榆萍 摄影/调研组成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