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泸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守护千年非遗,探究苗族挑花技艺赋能泸溪县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近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泸溪县调研分队来到天工居挑花传习所、泸溪县文化旅游局、张家湾村及芭蕉坪村进行参观调研。
7月15日,调研团队奔赴湘西乾州古城天工居传习所,与苗族挑花州级传承人滕静蓉女士交流学习。在滕女士的热情讲解下,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到挑花经纬里神秘美丽的湘西神话。据悉,苗族挑花产业正逐渐形成以千年非遗为基本内涵、以“公司+基地+绣娘”模式为发展载体、以文化旅游业为辅助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为指引导向的路径模式。其中滕女士为团队一行详细介绍了其所创办的静静文化公司经营形式:旗下主打“挑花娘子”品牌,公司牵头向外接受订单,通过“召集绣娘-传授技艺-下发材料-回收绣品”的模式、融合旅游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腾升。谈到挑花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困难,滕女士表示文化传承缺乏新鲜血液、手绣机绣存在争议分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仍需不断摸索探究。
随后,为深入了解泸溪挑花发展现状,团队一行于7月16日前往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参与苗族挑花专题座谈会。出席本次座谈会有: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王学文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进先生,苗族挑花专家姚本奎先生,三位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并就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在此次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非遗文化仍存在文化价值高却难以适应市场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族职责,形成合力’的保护原则,‘政府助道’在这其中不可或缺。”姚本奎老先生向团队成员说道。此外,团队成员提出可以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来解决散户绣娘与集约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让非遗技艺在保有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适应市场化大生产,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通过本次座谈会,团队成员对于泸溪县苗族挑花及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与发展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并牢牢记住姚本奎老先生“深入实地,观于一线,做实事,守本心”的殷切嘱托。
为切实了解泸溪县苗族挑花文化发展现状,调研团队深入实地,对泸溪县挑花绣娘聚集村寨张家湾村及芭蕉坪村开展走访调研。
团队一行首先前往泸溪县张家湾村,在村支部书记舒绍星先生的带领下,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春花女士、州级非遗传承人向晓梅女士进行专访。在访谈过程中二位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其代表作品:2020年新冠爆发期间,杨女士历时月余制作挑花抗疫产品以表达对国家防疫的支持;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向女士绣出《国富民强》挑花作品表达对党的赞颂。展示之余,向女士感慨挑花技艺要求极高、学成不易,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少有沉心学习者,苗族挑花传承工作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令人欣喜的,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非遗文化大会活动定期举行,这些举措都为苗族挑花的传承创新提供发展平台。
离开张家湾村后,团队一行赶赴芭蕉坪村,在村妇联主席张自梅女士的带领下开展入户调研活动,采访当地绣娘及村民。入户前,张主席首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苗族挑花的发展情况,表示本村为挑花大村,村寨80%以上的村民熟练掌握挑花技艺。随后团队一行在与村寨绣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截至目前苗族挑花技艺平均每年为存在绣娘增添收入2-3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极大活力。与此同时,村寨挑花发展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村寨人口老龄化严重,文化传承青黄不接;二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当地旅游业遭受冲击,同时为挑花产品销售造成影响;三是当地电商发展尚未成熟,挑花产品处于滞销状态。走访结束后,张自梅主席殷切嘱托团队成员,务必要担当起大学生的使命责任,为非遗文化宣传承弘扬事业添砖加瓦。
“一手抓传承,一手抓创新,要让非遗文化保留其原真性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非遗文化传承人杨进先生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向团队一行深切叮嘱,团队成员也必将牢记使命,以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依托,赓续民族文化,守护千年非遗,探寻赋能之道,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9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