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第一红街,议革命不朽精神
7月6日至7月7日,社会主义新青年队参观学习了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有“中国第一红街”之称,这里汇集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旧址。
7月6日,社会主义新青年队在“中国第一红街”开始进行参观学习,当天活动地点包括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位于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武汉农讲所成立于1927年3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除毛泽东外,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和李达等人都在农讲所任教。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的800余名学员毕业,其中大多数学员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暴动、黄麻起义以及参与创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队的成员在参观后纷纷表示,要向前辈们学习,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参观完武汉农讲所后,实践队来到了毛泽东旧居。“环境这么艰苦”,这是实践队成员看到毛泽东旧居内部结构时的第一反应。居所内,堂屋左边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工作室兼卧室,房间内只有一张木板床铺、一张书桌和书桌上的书稿、煤油灯。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生锈的铁箱、漆面斑驳的座钟将实践队员们带回了革命年代,眼前浮现出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先辈们在昏黄的灯光下,靠纸笔杀出一条光明之路的画面。“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心怀国家,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实践队队员刘洋在参观后总结道。
7月7日,实践队按原计划前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两处纪念馆皆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二十号,始建于1918年,其前身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现有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陈潭秋夫妇卧室,陈潭秋任教、伍修权上课的教室,武昌第一小学传达室、古井五个复原陈列和《中共五大历史陈列》《陈潭秋在武汉》《武汉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四个基本陈列。目前,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征集到文物珍品110多件,历史资料800多份,并部分对外展出。实践队员在参观时,深入了解了陈潭秋烈士的生平,敬佩其大无畏的英雄革命精神,尤其是陈潭秋烈士所说的“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震慑心灵的力量。
实践队员王蔚洋对于本次活动有着自己深刻的感悟,她感叹道:“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哪怕斯人已逝,时代变革,但一盏油灯、一个皮箱都蕴含着无限的力量,象征不朽的精神。”革命精神如同火种,代代流传,实践队员们都表示,要继承革命精神,以自身为星火,以青春之我为祖国发展扬起熊熊烈火。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本次活动作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回顾革命历史,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当年革命的艰苦环境,体会先辈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鼓舞青年砥砺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文字: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暑期社会实践团王蔚洋、钟瀚琪
摄影: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暑期社会实践团马琪佳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文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