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色故地,感红色精神
为探究以红色革命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号召人们去主动探索了解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倡导红色文化的发扬与延续,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红船起航”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前往福建省厦门市胡里山炮台开展参观宣讲工作。
炮台位于山上,被层层叠叠的绿林遮挡住,战时的萧瑟之景已被勃勃生机所覆盖。穿过“独木一林”所构建的百米榕道,胡里山炮台的真面目终于慢慢展现于眼前。通过石碑上的文字介绍,队员了解到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有着被称为“炮王”的克虏伯大炮,是“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炮台后是一方低凹的空地,四周是石头砌成的一排排窑洞,据说这窑洞过去是兵营,居住着守卫炮台的士兵。如今,窑洞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走上靠海一边的平台后,但见一尊粗黑粗黑的炮筒横斜天宇,直指广袤无垠的大海。
炮台是个半圆形的碉堡,花岗岩石条层层垒砌,顶端密闭,靠海的一面敞开着一道宽宽的、一人多高的缝隙。碉堡里放置着一尊巨大的火炮,粗粗的炮筒从敞开的缝隙里突伸出来,昂首斜立,可左右移动,瞄准目标。炮台里的这尊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为优良的克虏伯大炮,大炮是1893年清政府花10万两白银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的。
在石碑的指引下,队员先对炮台进行观赏并深入了解炮台的历史背景。炮台位于山上,跨入大门,大大小小的炮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炮口整齐划一地指向海对面的金门,其中克虏伯大炮尤为显眼。顺着指引向前,队员紧接着参观了胡里山炮台官厅区域和东西营房。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队员深切了解到炮台的历史背景以及其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能够游刃有余地为其他游客进行介绍。
队员带领着游客慢慢参观着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红色教育基地,并向青少年分发党史宣传页,讲述党史故事,回忆波澜壮阔的党史岁月。
随后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推荐下,进入西营影院与游客一同观看炮台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录片,《克虏伯兴衰记》和《金门炮战》。每个影片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却记录着一段段充满烟硝的战争岁月,包含先辈们浓烈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情。观看时,全体游客保持肃穆,全身心专注于影像之中,观看着多年前的那段纪实影像记录,感受着当时炮火纷飞的紧张氛围。
观影结束后,队员向在场游客分发党史宣传首页,纪念党建立第101年,并向分发游客党史知多少问答卷,进行党史快问快答小游戏。游客积极参与,共同回顾党的历史岁月,感慨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下午,队员们观看红夷火炮清兵操演表演,演员身着清兵服饰,挥舞着旗帜进行操演,使得观众联想到这些锈迹斑驳的大炮见证了清朝的官员的思想崛起,目睹了厦门人民保卫家国,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决心,记录了先辈们为保护家园不惜献出生命的奋斗史。从清军抗英,到击沉日舰英勇抗日,再到收复台湾炮击金门,不由得沉浸在这段漫长而坚定的改革路程历史中。
往事终成历史,其内在意义与价值却应该被铭记,爱国爱家的那份精神应该被新一代的青少年所学习,这正是红色教育基地的意义。为向广大人民讲述这段历史,弘扬爱国精神,胡里山炮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设立西营影院,以影片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观众游客们。将当时百姓们维护国家统一,领地完整的决心淋漓尽致地表达给众人,更加令人感同身受。
重游红色故地,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队员与游客们深刻感悟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争、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也是身为是时代青年的使命之一。
时光悠悠,经典不灭,红色旗帜在空中烈烈生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