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更深一步开展有关青海湖生态环境的调研工作,7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三地生态调研实践团队主要针对青海湖区域内现存物种进行统计和归类调查。
一、青海湖的生态地位
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原真完整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山水林田湖草冰沙”多样化生态地理要素,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是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普氏原羚的唯一分布区,具有高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鱼鸟共生系统。青海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无疑为物种的生存提供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有关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备受关注。
二、调研前期准备工作
本次实践活动开始前,经过资料调查,让团队成员初步了解青海湖区域内现存的物种状况。通过线下会议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完成对活动方案的修改、物资准备等内容。同时,确保线上“云平台”的操作和使用,为后期与负责其他地区的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做好准备。
三、调研工作如序展开
紧接7月21日调查工作,7月2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跟随景区负责人前往青海湖鸟岛进行调研。负责人表示:青海湖是全球水鸟的重要栖息地。1992年,我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青海湖鸟岛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履行国际水禽资源栖息地和湿地保护的义务和责任。青海湖鸟类以雁形目、鸥形目数量居多,雀形目、鸻形目、雁形目种类较多,属于《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50种,属于《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24种。2022年5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刚察县仙女湾湿地巡查时,发现灰椋鸟,查阅文献与整理历史数据发现该鸟为青海湖新记录的鸟类,至此青海湖鸟类种类达228种。长期以来,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物种的更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7月22日下午,在景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前往青海湖湖边近距调研观察鱼类生存现状。据调查统计: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的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经负责人介绍: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每年都有大批旅客前来参加放流裸鲤的活动,这也成为实现裸鲤增殖的有效措施。
通过采访调研,负责人还表示:随着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其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青海湖区域主要栖息地观测到的普氏原羚数量呈增长态势,从300多只恢复到2700余只。与此同时,鸟类种类也在不断刷新,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提升,成为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四、在实践中感悟
经过本次的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青海湖对于维系物种生存的重要性所在。越来越多新物种的出现也表明:现如今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在稳步提升,这也需要更多人加入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行列。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引起更多青年人的关注,同时为今后开展相关保护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7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