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雨中,极目望去,在西山山麓的点点翠绿中,“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步入张思德纪念广场,一尊张思德负薪前行的弧形雕塑映入学员们的眼帘,再苦再累也要以微笑示人,这就是憨厚朴实的张思德。
苦难童年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母亲在生下他没有多久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世,“古娃子”寄寓太多的美好生活的希冀,张思德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童年时的苦难,正如***妈刘光友教他兄妹唱的那首民歌所唱:“苦竹叶,一头尖,穷人能熬到哪一天!”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参加红军
1933年,他参加红军,在战火与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听说红军的任务、宗旨是为人民打江山、打土豪、分田地,让穷苦人民当家作主的,张思德听了浑身是劲,心里暖呼呼的,恍如看见面前横着一条宽广的路,他便在这条路上一直向前走着,矢志不悔。
延安岁月
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自此,他便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中央领导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还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以身殉职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着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受雨水影响,炭窑突然坍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友小白推出窑口,小白得救了,年仅29岁的张思德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精神永铸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即兴演讲。雕像两侧,立有两面石墙,一面镌刻着记录张思德生平事迹的浮雕;另一面,则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
今天,实践团清早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在领诵员的带领下,全体学员肃立,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全文,“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就是张思德,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高尚品质值得每一个实践队员学习,实践队员董又嘉说: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点,自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努力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任美容说:只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党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得到人民的拥护,革命队伍就会壮大起来,革命才会取得伟大胜利,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廖冰冰说: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在曲折中前进,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只有坚定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黔延筑梦知行实践团队员姜茗洋在接受采访时讲到:“很开心可以有这样的机会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提升自身政治觉悟,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脚踏实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这次深入了解张思德事迹之后,实践队员对于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解更加深刻,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他们表示,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任务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争作新时代青年志愿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9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