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5日,由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党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毛泽东同志的出生成长地、我党早期革命地、毛泽东思想萌芽地——湖南省韶山市与长沙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调研当地红色革命文化及红色教育发展,以实际行动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牢记青年使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寻访伟人足迹,赓续红色基因
推开毛泽东同志故居左侧房间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色八仙桌,桌旁墙上挂着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队员们探讨道:“17岁的少年何以有这样的抱负和胸怀?”实践团成员闵婧谈到:“1910年,少年毛泽东以《言志》一文扣开了理想的大门。年少时的求学经历,让毛泽东开始不断探索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确立起了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当年青年,志在四方,唯有把志向同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未来的目标和航向,真正实现成大才、担重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被称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在实地走访和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湖南一师致力于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课堂,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被融进了5门思政课程。参观纪念馆、加入红色志愿讲解队更是公费师范生的必修课。实践团成员倪含荞深受启发,她说:“社会红色资源建设与红色教育形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要开发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形式。在支部内、支部间形成强基固本,人人争当党建‘领航员’;上下求索,打造理论‘金刚钻’的良好学习氛围。”
重温湖湘历史,感悟青年使命
为进一步了解中共湖南党委的发展历史,重温先辈红色事迹,感悟新青年使命,实践团一行6人前往长沙参观湖南党史陈列馆。馆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主题脉络,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步步领导湖南人民奋起革命、团结建设和改革新湖南的辉煌历史和宝贵经验。实践团成员温浩浩感慨道:“透过血色历史,我看到了百年间代代湖南青年的奋斗与担当。对于新时代青年研究生党员‘当下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应当继承先辈初心,牢记复兴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更不惧牺牲。”
103年前,《湘江评论》以其犀利的文笔、无畏的革命气势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猛烈抨击,引导了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来,引起了“五四时期”的新风思潮与时代强音。在对《湘江评论》印刷旧址进行了参观走访后,实践团成员曾毅晶有感而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百年前进步青年们的满腔爱国之情和拳拳救国之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则更应保持开放,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不负时代的召唤”。
讲好红色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实践活动前,实践团队成员就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李艳在研究了八七会议文献资料后感慨:“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在完整了解了八七会议的整个经过后,我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途中,秉承着“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宗旨,实践团结合红色圣地与伟人故事,挖掘红色故事中的思想内涵,用生动、深入的语言在镜头前讲述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勃勃生命力与强大精神力。实践团成员焦荟燕表示:“讲好红色故事,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凝聚力量,开创未来。我们要在回首中铭记峥嵘历史,在缅怀中传承红色血脉,在实践中激励奋斗精神。”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华农学子对“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深刻认识。这是一次寻根之旅,一次心灵之旅。大家将铭记党的历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文字:闵 婧 曾毅晶
审核: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徐嘉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1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