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娄底7月21日电(通讯员李湘)7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新化县“风起稻浪香——农耕筑牢乡村振兴根脉”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走访新化县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的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新化县农耕文化传承与弘扬,以及当地特色乡村振兴举措。
实践团第一站走访新化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就实践团提出的新化县农耕文化传承与弘扬现状、农业发展与农村现状、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通过走访实践团不仅对新化县粮食种植与经济作物种植主品种、耕地面积与分布情况、农业耕作机械化程度、农业劳动力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获悉了当地出台的农业政策和特色农旅结合发展道路方向。当前,我国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战略,新化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山区地形、人多地少的困难,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农业专业人才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提高了农作物品种和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更是吸引了大批青年力量,促进了农耕文化的宣传,打造出了一条特色农耕文化脱贫道路,形势一片向好。其中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更是作为传统手工梯田农业的代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化县巧妙利用其特有地势,让农耕之种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得以传承和弘扬。
——在发展中前进,在传承中创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强调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农业发展,希望当代青年能利用自己所学,在深入了解之后创新,大力推进网络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突破山地地区农业机械化拓展的壁垒。如此既能保证不脱离于时代,同时能够传承农耕文化而不使其流失。正如发展不会脱离过去,更不会丢掉传承,农耕文化扎根农田,文化之源扎根心间!
实践团第二站走访新化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明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并对实践团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刘明介绍当前新化县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是打造旅游+农耕文化的特色产业模式,发掘当地茶叶等特产,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形成品牌效应,打造特色地理标志。通过大学生村官驻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耕地治理与定项补助、新型合作社建立等一系列举措,不仅大力向青年大众宣传了农耕文化,同时重点打造茶旅和文旅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推广和开发农耕文化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农耕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在新化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取得了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事业取得重大胜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这些变化,实践团越发体会到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传承与发展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除此之外,刘明还耐心的回答了实践团的忧虑——比如发展农旅结合的道路时,文化的作用是否会为商业性让步,以及游客的活动是否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等问题。实践团在采访中了解到紫鹊界梯田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设置一体化出售模式,农家乐、特色体验活动等方向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丰富度,观景台的打造更是带给了游客与农民双方的便利。通过农耕文化发展农旅结合,最终作用在农民本身,农民幸福感的不断提高,文化、经济都有长足变化,确是农耕文化的巨大成果!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并长久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新化县将中华农耕文化与地理、旅游,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有机的融合之举措,
因地制宜,保持原始风貌,小手续,大改造是新化县农耕文化不断涌现出新活力的关键。通过今天的走访活动,实践团对新化县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化如何探索农旅结合特色脱贫道路和乡村振兴新路子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实践团通过采访在农耕文化的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平衡,农耕文化的未来规划与发展等方面更是获得了新化县的宝贵经验。
不断感受、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努力,实践团始终铭记初心使命,发挥青年力量,希望能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回馈!
[通讯员:李湘]
[指导教师:邢松]
[责任编辑:曾嘉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