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请不要遗忘他们——关注农村中的空巢老人

作者:张进

今天大家一起拍视频,没人讲解一个地方,我讲解的部分是窑洞。因为仅仅讲窑洞太过单调,大家希望我能找到尚有人居住的窑洞,能和主人交谈。

我想到了下山道路旁的一个窑洞,那里住着一个老奶奶。

那是一个小路,第一次我走得战战兢兢的。等下了山,我已出了一身冷汗。抬头间,我看到了那个端坐在窑洞门口的老人。她应该是瘦高的吧,眯着眼睛,迷茫地看着外面人来人往。我顿时觉得她很像我的奶奶。当时莫名的冲动,我跑过去,向奶奶打了招呼。她仿佛一下子从另一个世界出来,高兴的地看着我,带着微笑,热情问到:“娃子,留下来吃顿饭吧”。得到奶奶的回应,我很开心,但却不得不拒绝老人的好意。老人失落的低下了头。我当时就没好意思多留,匆匆离开了。这件事就一直在我心头,每次想到就对当时自己的行为后悔。

今天要拍视频,我立刻想到那个端坐在窑洞旁的奶奶。

早饭后,我们来到了那里,却见门头紧锁,让我心里有些难过。但是,我们遇见了另一个老奶奶。

她整个人很精神,在外面晒太阳。我们向她道明了来意,她很爽快的同意了。

我搀扶着奶奶回到屋里,进到里面后,发现,屋子里没有灯非常暗,屋子里的一切的很简陋,但是一切都收拾的整整齐齐。这座“上了年纪的窑洞”只有她一个人住。奶奶说:“年轻人都去打工了,都不在这个村了”。我感受到了老人的每当夜幕降临时的落寞。

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我自小不是奶奶扶养长大的,对她便少了些濡慕之情。奶奶记性不大好,脾气怪,又重男轻女,我们这些女孩子都不大喜欢她。她又和儿女的关系比较僵,有过几次争执。最后,她回了老家。

有一次,妹妹回老家办身份证,见到了奶奶。之后她给我打电话说:“我很愧疚,奶奶现在一人住,很孤独”,说自己回去时她笑得特别开心,还一直念叨着我。说着说着,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眼泪就流下来了。久久静默,我俩都觉得很凄凉。

看着眼前这位老奶奶,我酝酿了会儿,问道:奶奶,你什么时候开始住窑洞?奶奶眯着眼睛,回忆了一下:我从小就住窑洞了。平时用水就去那头挑。你们这一代多幸福啊,啥都不用自己干,多好啊。怪不得都不想住这。

我略有些尴尬:那您的儿女呢,他们都不在吗?老人平和的语调出现了波折:他们,他们才不回来呢,他们都去外面打工了。

这是一个敏感话题,我本不应该这样展开,然而这个老奶奶实在让人担心。我问道:“那您平时怎么吃饭呢?”,老奶奶道:“当然是自己做饭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能吃多少就做多少”。老人突然激动起来:“毛主席说过,一切浪费都是可耻的,你说是不是!”老人眼中有星星点点的泪花,我连连说道“对!对!对!”。老人没有停止话语:“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节约粮食,抗美援朝”。老人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连忙拥住她,安慰她。

最后,我们和老人合了几张影。老人显得十分开心,却格外的羞涩,一直道:我老了,照出来不好看。大家都夸她:“您很上相,照出来很漂亮”。照片上,留下老人美丽的笑容。临走前我们答应奶奶,过些时候我们会把照片洗出来,给您送来。

这样的老人很可怜,然而,这个村子里,像这个老人的人,数不胜数。

仿佛中国的老人都有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年轻时努力打拼,中年时为孩子付出一切,年老时又再加上孙辈。他们一辈子忙忙碌碌,不曾为自己做过什么,一心为家庭付出,然而,年老了,却又这样毫无顾虑的被抛弃了。

我知道这些话题确实老生常谈。在此之前,我也很讨厌这些话题,总觉得太过矫情。然而,有些事情,有些场景,你不亲眼看到,你就永远体会不到那种震撼,感受那种心惊。难道,人老了,就活该被忽视,被遗弃吗?老人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吗?老人的情感就不是情感了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有多少人不知道?这句话,又有多少人没做到?他们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一辈子,难道不应该被记住吗?让这些付出了一辈子的人,在阴冷的角落里,望着远处的欢声笑语,你真的忍心没?

你应该记住他们的,那是你的爸爸,那是你的妈妈,那是你的爷爷,那是你的奶奶!那是你最应该感激,最应该孝敬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面貌,2025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乡村社区展开实践调研,设……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社区服务筑清洁,共绘环境美丽图

为营造更加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刻内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2月6日走进山东省烟台市东阁易居小区,展开了一场别……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观海阳秧歌,赏非遗文化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新元广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循声觅道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的目光。他…… 于兴华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社区志愿除旧貌,清扫卫生换新颜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社区居民忙…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

最新发布

传承红色基因,科技走进兴国——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组成的一支充满梦想,活力四射,阳光向上的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团队——“青春圆梦·科技下乡”志愿服务队,从南昌市出发踏上了前往素有“将军县”之称的赣州市兴国县的征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的服务团队将进行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考古访谈录——技工篇
2017年7月21号,许昌学院濮阳考古社会实践队队员王萍于戚城公园遗址处对两位技工老师进行了采访。考古技工泛指对古代遗迹进行调查、勘探、发掘、测绘、记录、整理,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以及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从业 …
贫困情况分析
当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部发达省份“富可敌国”的同时,我国每天收入约1美元的贫困人群超过7000万。现在的扶贫已经不是单纯的解决温饱问题,还面临着“多、广、深”的贫困现状。贫困人口数量多,2014年全 …
打好精准扶贫的漂亮仗
精准扶贫,关键是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把脉后,就要围绕“一人一策、一帮到底”精准发力。仅仅给几笔钱、搞几次慰问,就完结帮扶,这看起 …
山东理工大学“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实践团开启实践之旅
为了更好地了解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的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情况,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9日上午在山东理工大学正式展开调研。 调研活动开展之前,该团队针对如 …
乐中学习,伴“艾”成长
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为了让孩子们实现“量”的积累,多一些对文学的感悟,7月21日,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艾心支教队于纸坊小学开展了语文特色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
精准扶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新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几十次国内考察,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全国都在如火如荼 …
三下乡个人总结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7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心得体会…
音乐与书使人升华,从小铸就良好习惯
音乐与书使人升华,从小铸就良好习惯筑梦启航暑假实践团队第二批成员于2017年7月20日下午两点抵达芦家台村村委会举行支教活动。本着益于学生成长的原则,同时应学生们的需求,实践团队带领25名同学学习了热门歌曲 …
三下乡心得体会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7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