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阜阳7月6日电(通讯员刘艳杰)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横空出世,引发社会热潮。不可否认,“双减”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家长和学生作为与“双减”政策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主体,他们二者因为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家庭困境深切地影响着政策的实施。因此在“双减”政策落实的第二个假期,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研双减队在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困境进行了调研,以期为此困境的解决提供良方。政研双减队队员刘艳杰在她的村庄对一些中小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村里,队员刘艳杰找到一位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孩子的父亲,“我上到小学五年级就不上了,长大点就去城里打工了,后来有了一个儿子。但因为城里上学太难了,学费又贵,我和我媳妇就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交给我爸妈,我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是没办法。”了解了他家里的基本情况后,队员刘艳杰又问了一些关于“双减”政策的事情,他回答说:“我不太了解这个政策,但我觉得政策实施前后对我儿子没啥影响,村里的小学也没有因为这个政策就减少作业,雨晨(受访者儿子)天天写作业还是写到七八点,但是他老师的补习班是不开了,本来上这个补习班都提高了他的成绩,现在没办法继续上了,我觉得上学是农村小孩唯一的出路,现在国家的这个政策让小孩连上辅导班去提升自己成绩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只会让农村孩子更加落后于城市孩子。”我听后连忙对他解释了“双减”政策的内容和目的,他点点头并表示“我就这一个孩子,虽然我和我媳妇都没上过多长时间的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家里一直都挺重视孩子的学习的,我们都认识到上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支出我们也是能出就出。不管这个政策有没有实施,我还是会继续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争取让他考上个好大学。我希望老师们能认真教学、对孩子严格,为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或者继续办补习班提高孩子的成绩,以后能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就好了。”之后队员刘艳杰和他愉快地结束了访谈。
通过这次访谈,队员刘艳杰认识到农村学生家庭存在着许多教育困境:一是学生家长不能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农村家长学历低下,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大多数爷爷奶奶都宠溺自己的孙子孙女,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三是家长把孩子的教育一味的推给老师,而认识不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访谈和资料显示,造成这些问题的的因素有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学历、传统观念等等。
家庭是影响孩子教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如果不从家庭这个“根”上找到影响孩子教育的因素,就不能真正的提升孩子的教育。政研双减队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他们从农村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在山东省、安徽省以及四川省多地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农村学生教育的家庭困境以及影响因素,队员们不惧烈日、走访调研、分工合作,希望能为农村学生教育困境的解决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0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