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5日电(通讯员 黄泽坤 龙文雪)
为加深当代青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决定以云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进行深入了解。于6月16日来到南京云锦博物馆进行参观,感受云锦之美,进而全方位探索学习云锦及其相关历史。
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的文化底蕴。其中有一段锦,绣了三分之一的中华,云锦。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此外,因其独特的传统织造工艺至今无法用机器替代,可谓“寸锦寸金”。
为深入了解南京云锦的技巧和发展现状,团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于6月16日早上,至南京云锦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云锦的语言,匠师的指尖
南京云锦制造的主要特点是“挑花结本”, 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的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限度的同类合并,编结成一本能上机织造,让织手读懂的程序语言花本。
南京云锦以传统的大花楼木机织造,以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运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由上下两人进行拽花、盘织、打纬、送经与卷取手工操作,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云锦的织造工艺极其复杂,这就要求织手需要用心地记忆花本,细心地处理丝线,耐心地运作器械。云锦织造过程中展示的是作品反面,这既保护工艺品正面的完整也保证了工艺品在完成之前的隐秘。
经纬的交错,视野的碰撞
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品析总能有别样的风景。为了解更多的了解云锦的现状。团队分别采访了游客、织手、博物馆工作人员。
问:你对南京云锦的印象如何?
首先是我国的非遗,其工艺独特。是古达皇家御用品贡品,用来织造龙袍等服饰。
问:在云锦的选择中,您是更偏向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因为我对书画等传统文化比较偏爱,所以我选择云锦更偏向有传统理念的工艺品。当然了,随着时代发展,云锦产品是与时俱进的,符合我审美的作品我也会选择。
一锦接古今,一织通人心
云锦在前代虽然繁荣兴盛,在现代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及:人们往往更注重实用性。云锦的图案确实精美,但龙、鹤等装饰却与当代审美严重脱节。这也是云锦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云锦的文化依然铿锵。从博物馆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南京云锦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围巾,胸针,卡包等生活用品都有云锦的影子。此外也时常会有一些联动活动。比如和蒙牛联动了一款冰激凌,其上面的花纹提炼于孝端显皇后服饰上的图腾,这十分受大众欢迎。
南京云锦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它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也能灼灼其华。
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自的土地上有深厚的记忆,愿这些记忆一直延续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