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史教育、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变革、强化家国信念,7月14日-7月2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年党史诉峥嵘,红色家书寄初心”暑期实践团队奔赴湖南省多地,开展党史调研与家书探寻,取得显著成果。
一、寻觅党史足迹,探寻伟大人物
依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党史阶段,团队依次在湖南省长沙市、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及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雷锋故居及纪念馆、杨开慧故居及纪念园、贺龙故居、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湖南党史陈列馆、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展陈馆等场馆,对湖南省域内重要的党史人物的生平、背景、故事、精神进行了了解学习,一系列的人物故事对团队每个成员都是精神的洗礼与提升。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把握主线、依托主题,以场馆文物及实景陈列为主要载体,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参观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场馆过程中聆听讲解
二、深入乡村基层,学习榜样人物
调研过程中,团队来到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重点对当下新农村乡村振兴进行了调研。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为十八洞村及全国的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新的崭新的指引,十八洞村也成为脱贫攻坚的“首倡之地”。在十八洞村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参观了十八洞村相关展览、对村团支部书记施康同志进行了采访,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施康,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十八洞村的过去、现在、将来,他表示十八洞村将继续深入推进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的方针,发展特色产业、民族产业,持续推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走向深远。施康在采访最后寄语广大青年,要踏实做事,紧密依靠团队力量、群众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引发团队成员强烈共鸣。随后团队对十八洞村进行了走访参观,与部分群众进行了访谈,对十八洞村及基层脱贫攻坚的情况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图为施康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三、了解红色家书,感悟英雄人物
调研过程以红色家书为载体,着力构建家书文化、凝聚家国精神。调研过程中通过展馆陈列,团队寻找到了刘少奇写给侄孙女刘维孔、儿子刘允若的家书,毛泽东所写《祭母文》、写给舅父并舅母、写给杨开慧的《贺新郎·别友》等家书;以及刘少奇同志答江渭清同志的信,毛泽东写给老师黎锦熙、写给日本友人白浪滔天(宫崎寅藏)、致蔡和森等、致向警予、致罗章龙、张学良(汉卿)、阎锡山的书信,以及毛泽东、刘少奇答各地区电报、寄往共产国际的书信等文字材料百余篇;诸多题词、题诗等文字史料百余篇,并对书信内容及背景进行了简单了解,取得了诸多研究材料,这些材料深刻反映了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抉择,家书中透露出的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革命信念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刻打动着团队成员。团队后期将着力围绕家书等文字材料,了解家书故事、串联家书背景、挖掘家书史料、体会家书内涵,对家书进行整理并利用线上渠道推出特色专栏,持续宣传红色家书。
图为团队收集到的家书作品
集中实践结束后,团队将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深化实践内容、打磨实践成果。如:进行线上问卷及访谈、开展属地民间家书探寻、进行家书线上推送等,以多种途径与方式拓宽家书文化,着力打造周边活动、相关展览、文学创作、考察调研、调查访谈五位一体的家书主题项目,广泛辐射家书周边。
通过“三下乡”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深入各纪念馆及基层,真正体现了“社会实践是基层的长征”,坚持将个人融入社会中、将青春融入复兴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实践内容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启发意义、教育意义。团队成员霍佳乐在实践后表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而时代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磨砺,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践过程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成员内心的目标。
图为团队参观系列纪念馆、展陈馆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