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龙湖和煦的晨辉,到敦煌的漫漫丝绸路,再到莫高窟瑰丽多姿的飞天,是一次相隔千里的赴约,是一场相隔千年的对话,我们是东南大学“飞天·溯源”社会实践团队,携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启程,旨在弘扬历史民俗文化,促进南北文化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倡导,宣传文物修复。此次我们前往的是榆林窟,感受著名石窟的历史沉淀气息。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不同于莫高窟的是,榆林窟东西两崖上层洞窟前面多有较深的甬道,且横开连通毗邻各窟的长穿道。
敦煌的榆林窟从前在美的沉思一文中便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感,蒋勋先生笔下的敦煌,大美而肃穆,黄沙寂寥中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最记忆深刻的是百千年前的佛像,神情平和而悠远,在这个被物流支配的时代里,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如此浮躁,而那佛像的眼神却好像可以使人一眼平静,是历经风霜后的平淡,是历史厚重感背后的震撼感,总而言之,与榆林窟的遇见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使人平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