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技能强国,创新有我,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用劳动创造世界,用汗水成就未来。”胸怀国之大者,中华民族自古有之,践行大国匠心,华夏儿女奋勇争先,今天,我们走进一位千年前的“治水专家”,倾听他的国之匠心,体验他的利国利民之担当作为。
说起治水,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了不起的水利专家”之称的孙叔敖,有秉持科学治水精神的西门豹,而我们要说的治水专家则是奠定成都“天府之国”基石的都江堰建设者——李冰父子。“现在都江堰、青城山是成都的著名旅游景点,为了祭奠李冰父子,以都江堰命名所在地区,可见李冰父子的贡献之大。”都江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这样介绍李冰父子的贡献。李冰在都江堰的建造中充分体现“变堵为疏,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既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敬畏,也体现了对民心的顺应和尊重,以博大的智慧和难以想象的劳动完成了对自然的改造,他的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清朝时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游览了都江堰之后,发出由衷的赞叹,“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那么都江堰是如何做到延续千年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蕴藏在李冰父子的治水智慧和精神中。据史料记载,李冰父子为都江堰工程赋予了三项开创性且能流传百世的创造性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凿离堆、开宝瓶口,建成渠首枢纽。从整个成都平原来看,渠首枢纽处于平原的顶点,能使岷江水从此处顺畅流入内江、自流流遍成都平原,既有利于成都平原的分洪、通航和灌溉,也有利于使用弯道环流的作用将河底砂石排到外江、减少内江的淤积。对于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的问题,李冰采取火烧、水泼的方式,从离堆山体和基岩开挖出引水口,筑牢宝瓶口,让其成为都江堰工程体系的核心,历经千年奔流不息。第二个贡献是开渠系、通水运、灌溉农田。除内江的两条干渠之外,李冰开凿了条石犀河沟通内外江,开羊糜江引水灌溉外江灌区。第三个贡献是立石人水尺。据《华阳国志》记载“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直至1974年都江堰岁修时,在安澜索桥下方的河床上发掘出一尊完整的李冰石像,此后又陆续在渠首区域发现3尊无头石人像,证实了记载不虚,以发挥监测水位作用,保障都江堰充足引水和安全防洪。
修建都江堰的工程浩大,李冰父子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践行国之大者,发挥能工巧匠精神,从实地勘察调研到都江堰整体规划,从现场调度指挥到直面疑难杂症,李冰父子以使命为师,以利民为初心,苦心钻研久久为功,终于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让中华民族治水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深淘滩、低作堰现如今依旧是都江堰的岁修原则,李冰父子的治水智慧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正是让我们华夏儿女不断学习的大国匠心。”负责岁修都江堰的工作人员这样说。六字治水经和八字治水真言是伴随着都江堰修建而成,是经过大量实践经验得出的,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和时代精神,也正是李冰父子的精益求精、求真务实让都江堰在成都平原上流淌千年而不腐,惠及千年而不变初心。
这十四个字充满了智慧,外柔内刚,既有勇气,也有节制,既有治水智慧也有治水匠心,凝聚的是李冰父子的为国情怀,见证的是华夏治水人的匠心独具。
岁月的漫长,淹没不了精神的图腾,时光的更迭,挡不住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冰治水从一个历史事件已经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蕴含着敢叫山河改道的勇气,潜藏着敬畏自然的智慧,象征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坚信李冰的治水精神将会在新时代散发更耀眼的光芒,书写更富时代意义的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5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