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近年来,国际、国内强震发生趋于密集,说明了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地震灾害的威胁会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不论是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这两者的发生,都较之过去表现了更高的强度,受灾后的破坏程度出现迅速的增长,特别是在城市中就表现得更加严重。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对防震减灾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为此,7月24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团学服务队联合佛山市顺德区星槎小学的同学们,在线上开设了一节“地震的威力”知识科普课程,意在让小朋友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学习地震中蕴藏的地理和物理知识,学习相关的应急避险措施,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地震和中国式救援。
地震的成因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主讲人多多老师首先从地球的结构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板块构造学说。通过生动恰当的比喻,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地球结构和地震产生的机理,对我们生存的星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这完善了学生的个人知识体系,激起学生对自然与地球的好奇与探索欲,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在这一板块,老师通过板块碰撞还介绍了喜马拉雅山与马里亚纳海沟,并说明我国发明的“奋斗者号”成功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潜。这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地球之最,也让小朋友们了解了我国在这方面科技上的成就。
(图1 讲解板块构造的幻灯片)
地震基础知识介绍
在这一环节,多多老师分别从地震带、地震的传播、地震的分类、地震的前兆和监测手段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在介绍地震的传播时,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理解地震波,老师将纵波和横波拟人化,赋予它们各自的技能形象,使地震波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在介绍地震的监测手段时,老师分别从古今两个时代进行介绍,通过纵向对比,不仅让小朋友们认识到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发展。
(图2 讲解地震传播的幻灯片)
此外,老师还介绍了“黄金十二秒”地震逃生法则,并向同学们解释了一些关于地震的不合理的说法,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谣言。
地震的急救与应急
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和让同学们判断正误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学习了地震的应急避险措施,掌握了科学避震的方法。随后给大家观看了今年雅安地震时当地小朋友们的快速反应。
(图3 讲解应急措施的幻灯片)
随后,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小朋友们了解了地震应急措施中蕴含的物理数学知识,如三角形的稳定、声音的传播、重心等等。之后,老师给大家回顾了中国近代发生的大地震并播放了一个纪念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深思,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图4 回顾地震的幻灯片)
通过本节地震知识科普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了地震产生和自救中蕴含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通过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防灾救灾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救援的力量与速度,感受到灾害中的真善情。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一直进行时。
撰稿人:罗婉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0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