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触摸潮州文化底蕴。
为深入了解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潮州古城时的敦敦教诲,广东海洋大学校团委“季夏铸潮魂”实践队日前前往潮州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近距离对话非遗传承人,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
活动期间,“季夏铸潮魂”团队前往位于潮州市湘桥区的孙庆先潮绣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和采访活动。通过前期的文献资料查阅和在孙庆先潮绣研究所的实地考察,团队了解到潮州市孙庆先研究所是一所集研究、创作、制作、保护、发扬与一体的潮绣刺绣艺术科研机构,具有独特创意的“双面立体垫高绣”艺术风格的潮绣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金奖。潮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分支,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并于2006年5月2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寻潮绣的工艺魅力、发展历史、目前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途径,“季夏铸潮魂”团队决定对潮绣传承者孙庆先、孙天诚进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孙庆先先生一生致力于潮绣的制作与创新发展,他所开创的双面立体潮绣,结合了潮绣中的平面绣与苏绣中的双面绣,为潮绣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为它注入了活力,焕发新光彩。谈及潮绣,年逾古稀的孙庆先脸上挂着笑,十分的自豪:“我的潮绣,我们的潮绣,正在越变越好,慢慢地变得出名。”采访结束后,孙庆先带领“季夏铸潮魂”团队成员前往三楼收藏室,向团队成员展示潮绣作品,他的多幅作品曾作为国礼送出国外。最大的一幅作品《鼎盛九洲》是由数位绣龄30年以上的资深刺绣老师耗时3年2个月精心绣制。
团队成员同时采访了“绣二代”孙天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方式,宣传其文化技艺,扩大潮绣影响力,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孙天诚表示,近来他在思考潮绣过胶保存的可能性,传统的潮绣需要装裱起来,笨重的相框以及玻璃使得潮绣具有不方便携带的特性。他希望能够使用过胶的技术来保存潮绣,使得潮绣更容易携带、也更方便传播。他的创新性想法,让团队成员认识到传递潮绣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也感受到青年一代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生力军。
团队成员结合了对孙庆先、孙天诚等潮绣传承人的采访与在潮绣研究所的实践调研考察后认为,由于时代不同,两代潮绣传承人在传承潮绣的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所对潮绣的用心用情,使得潮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得以传承。
7月9日,“季夏铸潮魂”实践团队前往潮州市湘桥区章燕明手拉壶研究所进行调研实践,在相关专业人员的讲解下,围绕手拉壶的发展历史、革新历程以及第五代传承人章海元的创作思路开展调查,在章海元先生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切身体会中华非遗文化手拉壶的魅力,最后,实践团队对“老安顺”手拉壶第五代传承人章海元大师进行了采访。
经过两天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学习了解了潮绣、手拉壶的相关历史底蕴与制作工艺,感受到了一个个大师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发扬方面滴水能穿石的毅力,从深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汲取到了精神力量。同时,团队成员也从孙庆先、章海元的讲解剖析中了解到当今潮绣、手拉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认识到今日的青年——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肩上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民族担当,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及文化归属感,更好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贡献年轻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4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