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凉山州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当前凉山正通过“一村一幼”、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方式,在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丰富教育体系,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响应国家政策,帮助凉山孩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实践团队——凉山小分队于6月25日至7月30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展开支教活动。
凉山小分队团队成员知道教育是薪火相传,要想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凉山代代相传,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就要懂得扶贫先扶智,这是教育的力量。凉山小分队队员对彝族自治区教育情况充分了解后,发现彝族民众大多普通话水平低下,学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跟不上学习进度,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决定将重点放在普通话教学上,只有在语言交流上无障碍,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授课,学生方能学的轻松。凉山州级财政投入了20亿元实施“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工程,修建348所乡镇幼儿园,大力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小分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突破彝族学生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这一难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凉山小分队成员曾回忆,他们在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展开教学活动的第一天,教学设施很落后,教室很简陋,教室里除了黑板、桌子、椅子、黑板、粉笔别无他物,当他们在黑板上写上开学第一课后,转身望向身后的学生,他们坐的笔直,态度端正,眼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大凉山基础教育设施差,生活环境也很差,处于交通基本考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状态,在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 经常停电, 若有若无的手机信号隔绝了他们和外界的联系, 打水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 最多的时候挤满了十几个人。孩子们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且由于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小小年纪的他们便在上学路上吃了很多苦,他们能战胜恶劣的外在条件坐在这儿,认真的听老师讲课,便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凉山小分队成员表示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群孩子,希望有朝一日的凉山州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凉山小分队队员表示他们在教授普通话的同时,也会与学生畅聊理想与未来,和这儿的儿童讲述他们的学习经验,外面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课后之余,凉山小分队成员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体验他们的特色文化,学习彝族的特色文字与语言,穿上彝族漂亮的服饰,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山上去思考人生。这次凉山支教之行,不仅是在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童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在支教的队员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些可爱的孩子是祖国西南著名的大凉山彝族,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彝族特有的热情、淳朴、英勇。他们用热情洋溢的笑容,展示他们的友好;用纯真善良的眼神,传递他们的美好;用并不怎么熟练的普通话,表达着他们的关心。凉山小分队成员表示,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是他们相处的很是融洽友好。正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之花,民族文化虽然不同,但民族团结是我们受到的共同教育。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时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小分队队员表示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彝族孩子们能学好普通话,走出大山,建设好大凉山,将眼光放的更远更高,从而振兴彝族,走向富强团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6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