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天津7月26日电(通讯员 张雨欣 王思祺)
为普及当前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探究我国目前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和法律救济机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机制,安徽大学法学院的学子们成立“楚玉芜生”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8日展开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线上的调研活动。
个人信息遭受侵犯的社会现状
大数据时代,与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存在关系密切的战略资源即为个人信息。广大人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愈发显著,但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并未扼杀住。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历年的判决书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在不断扩张。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静态信息。而如今在网络技术的助推下,个人的行动轨迹、或者个人在购物平台浏览商品的倾向等都可以被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
2018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采取在线网络调查方式,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间开展,共计收回有效问卷5,458份。据调查显示,受访者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的仅占14.8%。
根据调查结果,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屡禁不止的现状不仅会直接影响公民个人生活的安宁,如各色推销广告的电话轰炸、各种垃圾信息的强行涌入,还可能会使得公民遭受二次犯罪的侵害,如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到的公民信息来实施网络诈骗。2017年徐玉玉案中的行骗者便是利用获取到受害人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这一个人信息,来欺骗徐玉玉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其账户,导致徐玉玉因郁结于心而心脏骤停。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一次重演,因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俨然已成为新时代下一项亟待解决的命题,这项命题关乎你我,关乎互联网所网住的所有人。如何应对这一命题,就是本实践团队所欲解决的问题。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真实数据,反映焦点问题
鉴于线上问卷调查在调查形式上具有较高效率、调查结果具有客观性、调查操作具有统一性、调查主体具有广泛性。团队于7月18日至7月24日面向公民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信息泄露后的维权方式等进行信息收集。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过半数的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后会向有关部门投诉、起诉、反映,有将近40%左右的受访者则选择默默忍受。这从侧面反映出仍存在多数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是保护个人信息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我国要积极展开各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APP的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是判断一个APP个人信息保护程度完善与否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根据调查报告可知,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8.2%,有时阅读16.4%,偶尔阅读31.2%,从不阅读26.2%。
而在从不阅读的受访者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使用APP是必须的前提下,不授权就无法使用,只能被迫接受平台的用户协议。且在此前提下,对于用户而言,阅读实际上无法阻止平台的泄露信息行为。此外,团队调查发现在阅读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无法理解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大部分内容。
事实上,虽然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写明了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方法与目的,但是仍不可避免APP存在超越用户协议范围之外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这类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其往往无法判断究竟是手机上哪一APP泄露了个人信息,并且大部分受访者无法判断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是否完善。
因此,虽然大部分受访者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有些受访者也会借助法律手段或求助于有关部门来应对侵权行为,但在平台“要么接受,要么退出”的模式下,用户也只能被迫同意平台自己制定的用户协议,而关于平台究竟有没有尽到用户协议中所载明的自身义务,用户则无从得知。
此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提供免费服务但个人信息保护程度一般的平台与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较大但因此需要收费的平台之间,大部分受访者会选择前者。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已经习惯互联网“零价服务”的用户来说,为了不支出额外的费用,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在一定程度内可以被压缩。
在一方面大部分用户无法自行判断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是否完善,另一方面不愿意为此多支付费用的情形下,期待平台自身提高用户信息保护措施显然不切实际。事实上,大多数平台正是通过将获取的用户信息与第三方交易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切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相关部门监管的落实。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在不断提升,其中经济价值更为现在人们所看重,所以现在很多心怀不轨之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不法犯罪活动,网络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我国应通过法律手段,联合多方统筹协调,提高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规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加强法律体系完善、提高立法效率是打击新型犯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最强有力的措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7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