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的力量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本着这样的初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实践团队——凉山小分队于6月25日至7月30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展开支教活动。
往大凉山深处走去是绵延不断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山路,初次抵达支教村落时,凉山小分队成员的印象是交通不便,村庄落后,房屋破旧,但这些并未能动摇支教队员留下支教的决心,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执知识之笔,改写命运篇章。凉山小分队队员曾表示“支教”这个词语有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是一个从自己所在地区到凉山的单方向动作,还是一个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感染的共生过程。支教队员讲述道:虽然他们花费了时间与精力,但所得到的远比花费掉的要更加珍贵。支教队员们以自己的知识与见解赢得孩子们的尊敬与崇拜,孩子们也用在大山上的经历,向支教队员们讲述大山的故事,讲述彝族的民族文化。支教队员向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描述山外的世界,有高楼大厦、高铁飞机,人来人往,十分繁荣,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用他们的行动改变了支教队员对大凉山的客观印象,这些可爱大凉山彝族孩子,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彝族特有的热情、淳朴、英勇。他们用热情洋溢的笑容,展示他们的友好;用纯真善良的眼神,传递他们的美好。
在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中,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也掌握了基础简单的彝语。语言一直是人与人交流的最有效工具,要想搞好教育,必然要学好普通话,注重学前教育。曾几何时,大山里的老百姓普遍没有学前教育概念,加上家庭贫困等原因,往往是“羊放到哪儿,娃娃就带到哪儿。“没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学生难过通用语言“第一关”,继而严重影响小学、初中学习。听不懂老师上课、难以融入学校环境,也成了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面对大凉山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凉山小分队决定着重帮助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的孩子学习普通话。在课后之余,支教队员会和孩子们站在大凉山上眺望远方,讲述山外的世界,倾听孩子们对大凉山的描述、对彝族民族文化的讲解。
尽管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与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日渐熟悉,也成为了好朋友。在课后之余,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表示他们会加入儿童之家孩子们活动,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很高兴他们能加入。
在支教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收到了来自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美姑县儿童之家孩子们最纯真美好的感谢,他们用稚嫩的笔体写下:“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表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许。
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庄严承诺要强大教育力量,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凉山在控辍保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扶困助学,为了帮助民族地区幼儿打通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10月,凉山先行在彝区10县启动“一村一幼”计划试点,随后在全州17个县市推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时所言:“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凉山教育政策是推动大凉山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根本保障。大凉山小分队支教队员们明白只有“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需”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帮扶目的,教育扶贫不只是帮扶而是要从“输血”实现“造血”,这才能开启大凉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8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