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黄河颂”团队积极参与挖掘黄河流域优秀民俗文化,利用平时所学知识,积极在此次实践活动感受黄河民俗文化的韵味,并进行良好的社会实践锻炼。2022年7月27日,“黄河颂”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黄河楼景区进行实践调研。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经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历史表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直根系。
黄河楼主体建筑11层,高79.1米,总建筑面积为9488.8平方米。设计了9个明层,9重古建筑带斗拱起翘的屋檐,寓意黄河99道弯,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过9个市。展馆布展则围绕滨州黄河文化,以“黄河明珠 智者智城”为主题,通过多样的互动形式与声光电各类高科技展项,多维度讲述滨州的黄河文化。黄河楼八层是黄河民俗展厅,黄河的滋养,孕育了滨州地区多样的民俗文化遗产。为了多元化展示带有滨州特色的非遗文化以及地方民俗,黄河楼3层“艺术黄河”展厅设置了沉浸式场景非遗民俗体验区,通过场景复原结合多媒体影像等展示手段,让大家在止步间,就能了解一城文化。胡集书会、吕剧、剪纸、草柳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看得众人驻足体验。
团队成员首先实践活动开始前,通过街头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群众对于黄河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随后通过线上方式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然后走进黄河楼,在黄河楼讲解员的讲解学习下,成员们了解了,成员们领略了胡集书会、吕剧、剪纸、草柳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令成员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胡集书会。胡集书会,流行于山东省惠民县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胡集书会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活动流程分为前节、正节和偏节。胡集书会作为自发形成的单纯曲艺交易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交流发展曲艺艺术、丰富群众节日娱乐生活起到过积极作用。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惠民县申报的胡集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今天,非遗文化既可以成为人民群众十分优秀的娱乐消遣方式,又能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通过支持各地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帮助相关人群学习传统技艺,对于非遗的保护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颇丰。在信息化的今天,许多非遗文化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作为黄河水养育的儿女,我们更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让黄河流域非遗文化“活起来”。在材料收集和线上采访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乡非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播人,我们更要建立好非遗文化和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引领更多的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并利用非遗文化做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