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 我亦不会唱,单会个凤阳歌;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一飘, 得儿飘飘一飘。”
为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凤阳花鼓小分队”于6月16日至6月23日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学习花鼓文化。 16日,小队成员按计划抵达了凤阳县,次日前往当地文化馆进行学习,文化馆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凤阳当地文化发展与传承情况,展馆人物事迹、作品历史等,让我们对凤阳花鼓戏有了大致的认识。
第三天我们采访了凤阳文化馆副馆长,凤阳花鼓文化国家级传承人孙凤城老师,孙凤城老师口述了她和花鼓戏的故事,谈及花鼓戏时老师的脸上洋溢着一丝自豪,孙凤城老师1978年从学校考进凤阳话剧团便与凤阳花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几十年里她都坚守在弘扬凤阳花鼓文化的第一线,当谈及是什么让她决心发扬凤阳花鼓戏文化时,她这样说到:
“我年轻时还在出台表演,凤阳花鼓文化还不是与时俱进的,往往只有文艺工作者才会表演凤阳花鼓戏,普通百姓是接触不到凤阳花鼓的,随着小岗村的出名,凤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当时很多国内外记者经常来凤阳采访,有一次一个记者采访凤阳老百姓问到:‘凤阳花鼓人人会打,家喻户晓,你们身为凤阳人会凤阳花鼓戏吗?’,老百姓很自然地回答道说我们不会,这句话触动了我,作为凤阳人出去表演,我们经常会被记者问到是否会凤阳花鼓戏,作为凤阳文化的象征,我决定向大众普及花鼓文化,后来在12年时我在观看广场舞得到了一些启发,就在想能不能把花鼓戏也编成广场舞,13年我把想法提告诉我当时的主管单位,经过讨论后决定让我担任凤阳花鼓健身操舞的主创,把体育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健身操舞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很多关注,很多人学习,因为这给了普通老百姓接触花鼓戏的机会,也传承了文化,最后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给我们拨发了专项资金,之后我们办了好多期的教学班,把花鼓戏教学给全县的文艺工作者和教师,政府高度重视花鼓文化,号召有关部门,机关单位带头学习凤阳花鼓,举办了全县的花鼓操比赛,有上千人参与,真正的把花鼓戏推广到了普通老百姓家中,14年我退休了,之后我以法人代表身份注册了安徽省凤阳花鼓艺术团,继续发扬凤阳花鼓文化,目前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们,很多凤阳当地学校也设立了凤阳花鼓传承单位,把我们的凤阳花鼓健身操当做课间操,之后我们的花鼓操也得到了全省的推广。”
孙老师讲述花鼓戏 接着老师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凤阳花鼓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短暂地沉浸在老师的话中没有察觉,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深的感触,无论是当地政府的认真负责、高度重视;百姓的积极参与,努力学习;还是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坚守创新的态度都让我们更加坚信凤阳一定可以举起当地传统文化传承的大旗。 采访结束后小队成员跟随孙凤城老师简单学习了花鼓戏,看似简单的花鼓戏却含有不小的学问,小队学习时的手忙脚乱也印证了“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接下来的几天小队前往了凤阳老城楼,凤阳县博物馆等地点,让我们对凤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充满信心,无论是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财产还是解说员的专业素养,我们都切身体会到当地政府及百姓对凤阳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自豪。 凤阳花鼓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见证着凤阳人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局限于时代的改变,更多是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新时代的花鼓文化传承只是中国千万文化传承中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兔走乌飞,凤阳花鼓文化随着时代变更,发展,却未尝落于时代,可以说是深深嵌入到了凤阳人的文化基因之中,而中国文化的发展何尝不是在这样在坚守和创新中逐步走向新时代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