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欣悦)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2022年7月9日,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钩深索隐”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全体出发前往重庆市涪陵区建新村和临江村开展了本次活动。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最后的汇报表演中落下帷幕,离别时的挥手仍带着意犹未尽的期待和不舍。回顾这几天,我和队员们调研了重庆市涪陵区临江村的李子园,进行了美化环境、脱贫攻坚等六次主题宣讲,从中收获了许多,下面就本次实践活动浅谈几点感悟:
第一,“乡愁”中迸发出的奋斗力量是无限可期的。
我们一直在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如果乡村人才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往城市,乡村就会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因此打好“乡情牌”、“乡愁牌”至关重要。在此之前我一直没能悟透这份回乡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本次调研之旅中,点醒我的是渠总的两段话,在渠总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份“乡愁”之下的奋斗力量的不可估量。
当我们调研小组一行人来到渠总的李子园时,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李子园的渠总返乡创业的事迹。大家都在称赞渠总对李子园经营有方时,渠总却说:“我这都不算厉害的,厉害的是我们书记,把我都‘骗’回来了。我的老家就在这里,说到底还是家乡情怀嘛!”在脚踏家乡土地的那一刻,那种熟悉又安慰的感觉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我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我很快就与他所说的那份“乡愁”产生了共鸣。就像艾青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他脸上所洋溢的幸福笑容,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回乡创业者这一路的奋斗和艰辛。要把这么大一片李子园经营起来不容易,更别说是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提起自己的经营经验,他像是有说不完的话,有吐不完的心血。透过他晒得黝黑的皮肤和削瘦的脸庞,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眼中的坚定和话语中的些许自豪,以及他的身上所散发着一股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带动家乡李子产业的发展,和生产队的老乡们一起干,一起发家致富。我觉得选择回到家乡干是一腔孤勇者的热血,更多的是一份来自家乡的牵绊,但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奋斗。相信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那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都有着最为深厚的情感。也许未来的我们也将会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所以现在作为学生的我们更需要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农村的广阔天地在等着我们!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理论宣讲要真正做到传播思想和文化到广大村民的心里并非那么容易。我们常说,好的宣讲内容要根据听众的接受程度来定,面对陌生的村民们,我们采取沿途走访的形式去和他们聊天 ,去了解他们的所需。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理论宣讲有了很不错的反响。
果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贴近听众的同时,也要注意形式的转变,雅俗共赏。书本上的知识学到了脑子里 但是要运用于生活的各种情况是需要创新和改变的。照搬书本并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题逐步去解决也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提升自己,走出书本,真正地投身到生活和社会中来!
第三,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诸如理论宣讲时对村民们一无所知,汇报表演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场地设备均有限制等。可队员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这几天以来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其中梦发出的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一起顶着烈日沿途走访,一起踏着夕阳坚持排练,一起随时待命每日改稿。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拿出最好的状态展现了青春的风采,以饱满的热情呈现给当地的村民,用最灿烂的笑容和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最后的告别!这种团队共同努力的幸福感在那一瞬间爆棚!
我觉得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当这些事情成为一个团队的任务时,任何一位小伙伴都不想拖团队的后腿。于是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把我们的力量狠狠地拧成一股绳,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拥有着团队凝聚力的团队无疑是最具行动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活力的团队。这也让我想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和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在宿舍和班级中要团结友爱,大家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去奋斗,相信大家共同的力量定会帮助我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实现现阶段的梦想!
虽然“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相信这次实践带给我的收获和幸福感是不会被磨灭的。在成长中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成长,我也会将这份实践所得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奉献自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7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