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超越自我团队以安庆市为例进行走访调查,对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对于养老问题认识不足,较为被动和盲目
目前,“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深入人心,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普遍最关心自己的未来养老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养老方式的认识单一,大多数农民对于其他的养老 方式,比如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 模式、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模式等新型养老方式了解甚少,认为去养老院养老多是因为子女不孝等。在调查走访中,村中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基本靠自己外,还要帮儿女带孩子,工作等以减轻家庭负担。那些有部分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生活状态更是令人堪忧。对于加入养老保险,村民们认识不足,积极性并不高,较为被动和盲目。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比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少9%。可见村民参加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
(二)普遍认为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过长,对未来养老金发放水平预期不乐观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对于参加养老保险的热情不高,有 些甚至不怎么了解。农民们普遍认为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过长,对 于未来养老金发放 水平预期不乐观。尽管社保缴费分为十个层次( 100-1000) ,可由村民自主选择,但实际情况是,层次过高的村民负担不起,许多家庭为省钱而选择交最低档。他们还表达了对于缴纳了相应费用,未来是否能享受到相应待遇的忧虑,对于未来养老质量也持怀疑态度。
(三)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保连续性差, 水平低, 现行社保制度不适应他们的特点与诉求。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仍未实现全国统筹和城乡、行业间的并轨,失地农民 的社保标准偏低,无法充分享受社保成果。对 于大量外出务工的失地农民来说,他们在被迫流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过程中,受知识技能水平不高所限,大多集中于劳动无力承担长期高额的社保缴费,不能 样的“五险一一金”。 另外,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就业状态不稳定,即使缴纳相应 费用,其社保的连续性也很差,[1]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未实现统筹与并轨,因而使得他们多认为缴纳的社保资金是一一笔不合算的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不愿意参保最大 的原因就是认为工作不稳定,社 保的接续转移比较困难( 占不愿意参保人员的 51%),导致社保连续性差, 所以他们认为参保不方便, 积极性也不高。
(四)目前城乡社保水平差距较大,大量农民对此心理落差大,认为不公平。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城乡的社保水平差距较大,大量农民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因而大量农民对此心理落差较大,认为这对他们不公平,所以对于政府宣传的相关政策不配合,参保主动性差,使他们的未来养老状况令人担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