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长方体固体”实践小队,走进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溱潼镇,围绕乡村振兴从生态文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关爱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湿地深处,探寻和谐生态
实践小队走进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参观学习了湿地科普馆、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候鸟栖息地等区域。在与当地生态讲解员的交流过程中得知,近些年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围绕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水体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园区内生物多样性之丰富,生态环境之和谐,促进了当地乡村的人居环境和谐发展,这加深了队员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坚定了走生态文明之路的信心。
走进溱潼古镇,传承水乡文化
在溱潼古镇的走访过程中,可以发现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当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论是院士故居、民俗风情馆、水龙局等,还是当地古镇的麻石街与青砖墙瓦,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其明清建筑群的原貌,从而凸显了里下河民俗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也同样是宝贵财富,需要保护好、传承好,更是乡村振兴在可持续发展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走进村落小巷,关爱人居环境
小队成员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溱东村,开展实践。先后走访了村居老人,帮助当地菜农整理货物,也结合了自身专业对村落内的旧房进行了摸排与记录。小队在实践中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该村依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与优秀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与生态农业,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文化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
在本次实践中,小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当地在乡村振兴路上,保护资源禀赋与地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下足功夫,跳出固有思维,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生态振兴与文化振兴双核赋能,促进当地农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走出来一条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