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一生,有三次生命。”7月9日,广州新华学院名撼岭南社会实践队来到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从白毛茶原种园、东坑茶园再到金醇红茶厂,在茶的一生中寻找东莞市驻红山镇帮扶工作队的点滴印记,驻镇帮扶之旅飘起悠扬茗香,经久不衰。 第一次生命,来自地 “红山镇的白毛茶发展是有底气的。”白毛茶原种园的茶叶助理农业员李助明骄傲地说。他年近六十,佝偻着背,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就像茶田里的沟壑,镌刻着乡土岁月,村里都尊称他为“老教授”。说起白毛茶,老教授尽管混浊的双眼但仍神采飞扬,绽放着属于红山镇茶园的光芒和温情。 老教授将红山镇茶叶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1981年到1993年,白毛茶原种园借鉴成熟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摸索;1994年茶种渡过优胜劣汰期,通过引进潮汕嫁接技术走出困境;现如今,中国白毛茶原种园发挥着示范基地、教育科研和旅游观赏的三重效用。 老教授指出,红山镇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水电为动力、以茶叶为支柱。”其中,红山镇享有种植茶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位于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山高雾漫,水库环山,具备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绝对实力。雨露、云雾、土壤、阳光成就了白毛茶的第一次生命,在苒苒新绿中焕发生机。 第二次生命,来自人 红山镇世代都与茶打交道,其中的何勤燕和欧察明两夫妻共同经营着一间金醇红茶厂。在管理的8年间,毛利润从0到18万,管理200亩茶园,春夏两季销售量达2万斤。 在这过程中,东莞市驻红山镇驻镇帮扶工作队扮演着宣传支柱的重要角色。茶产业作为红山镇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驻镇帮扶工作队给予充足的支持与鼓励。还会联合当地政府举办斗茶大会、丹霞杯、茶品展览等活动,将仁化白毛茶的美名传播至家喻户晓。 跟随着何勤燕的步伐,名撼岭南社会实践队见证了一份茶饼的诞生:采摘茶青后,进行萎凋、揉捻、烘干,最后挤压,椭圆茶饼新鲜出炉。茶厂内操作区域分工明确,工作人员消毒杀菌,制作过程清晰透明。他们夫妻二人曾前往云南专门学习制茶工艺,技艺的革新赋予了白毛茶第二次生命,在流水线上注入新活力。 第三次生命,来自你 高山红茶茶汤晶莹红亮,茶香馥郁芬芳,白毛茶尖在热水里上下翻滚,茶汤清透甘醇,揉进了云雾和雨露,香型各异,兰花香悠扬、糯香软绵、桂花香怡人... 时代更迭,茶香依旧。当名撼岭南社会实践队遇见红山镇帮扶下的秀丽风光,独具风格的门店招牌昭示着乡村振兴的欣欣向荣,漫山环绕的青翠茶山彰显特色产业的浑厚底蕴。 名撼岭南社会实践队邀你春暖花开之时,一起来打卡红山镇的白毛茶原种园风光。当你漫步在薄烟云雾下,穿梭在环山茶道间,品茗白毛茶之醇厚,领略驻镇帮扶之实效,就给予了仁化白毛茶第三次生命。 文|曾美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0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