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下午两点半,合肥工业大学“星火皖南”孤峰村产业调研实践团队达到孤峰国民伞厂,在郑国民厂长的带领下跟着王延松老师傅参与实践制伞的部分工序。
五年以上的老毛竹比成年人手臂还粗,数十年如一日的制伞,让王老师傅达到了人与竹合一的境界,拿起放下,切削,一切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优雅从容,一时间看不出来王老师傅已是耄耋之年。当竹节一点点变成伞骨,时间不长,动作却缓,那时匠人匠心在王老师傅身上闪烁的熠熠光辉。劈竹条的刀很长,虽然看起来很钝,使用起来却异常方便,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练有时候未必对人,从一把刀上也能看的淋漓尽致,宝刀从未老去。这一把穿越千年的伞,从制作它的刀具到制作它的匠人再到伞体本身都在述说着朴实无华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古人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浪漫源于质朴之中,千年对望,中外同勉。油布伞虽未开口,却通过老师傅甚至是刀具,将自己的故事一点点告诉了世人。
千年前的油布伞自然难以保存至今,但是伞中叙述的故事,如今仍能探知一二。在参与制伞的过程中,与竹节相触,感受那一丝亲冷,闻着桐油的沁香,感到神清气爽……在伞厂中,有一间小小的屋子,同时摆放着油布伞和油纸伞,那些油纸伞早已被时间变成一副破破烂烂的样子,虽仍能窥见往日风姿,但是对比依旧完美无缺的油布伞,却少了一份从容。若是油布伞能开口说话的话,他怕是在笑吧,笑着向看客们展示自己。
作为合肥工业大学的学子,我们会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此次在孤峰国民伞厂的实地考察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珍宝,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在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古人的创新智慧,现代手工艺者的坚持不懈,对于以后我们的创新创业历程无疑是一份无形的资产,对我们的影响是有益且深远的。像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将油布伞中蕴含的匠人精神到其中,激励我们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学懂每一个知识点,完成每一项任务,达到古今智慧的完美交融。
哪怕市场变小,师傅们依旧勤勤恳恳,油布伞也更加光彩夺人,相信在未来油布伞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聆听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是匠人与油布伞的对话,也是油布伞与使用者的对话。
文/范文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