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坑油伞,名誉天下”。为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油布伞生产、销售和传承的基本情况,7月19日上午八时,“星火皖南”孤峰村文化产业调研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孤峰村国民造伞厂。团队成员采访了国民油布伞造伞厂厂长兼油布伞非遗传承人郑国民先生,郑厂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造伞厂的基本情况。
首先,团队成员在孤峰国民油布伞厂举行活动基地的挂牌仪式,之后我们展开对郑厂长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郑厂长造伞的技术是祖辈传下来的,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六代了,他的父亲在解放前是油布伞的厂长,解放后,由于社会主义改革,他们家的造伞厂成为了生产合作社,但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洋伞进入中国市场,油布伞的销售受到了严重阻碍,原有的生产合作社也不得不解散。
在那个物质非常困乏的年代,以造伞作为谋生手段的郑厂长一下失去了经济的来源。为此,1991年,郑厂长不得不重新改制,在原有的伞厂的基础上,创立了国民油布伞造伞厂,坚持着制作油布伞。现在看来,郑厂长当年创建国民油布伞造伞厂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仅帮助了郑厂长一家人度过了经济难关,而且帮助孤峰保留了当地的造伞工艺。“若不是郑厂长的国民油布伞造伞厂,孤峰当地的造伞工艺就已经遗失了。”昌桥乡团委书记舒刘焕告诉我们。
当问到造伞厂是如何经营的,郑厂长表示,以前我们造伞厂一般都是家族化经营,工人也一般都是家里的亲戚,但如今,油布伞的销售和利润都不太乐观,亲人们也不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大多前往城市打工,追求更好的生活,目前只有一些老人坚持在厂里工作。
2017年,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孤峰油布伞,油布伞的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以前,孤峰制造的油布伞的主要市场是影视行业,一年的销量也很少,但现在,越来越多喜欢古风的人开始注意到油布伞,购买油布伞,国外市场也得到了开拓,现在每年都要有大批油布伞远销到日本和欧美地区,受到国外人们的喜爱。
如今,孤峰国民油布伞造伞厂最多一年能出十万把油布伞,高档伞可以占到约十分之一,中档伞可以占到约三成,营收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好的时候可以超过400万。而油布伞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实用品,到如今的工艺品,更多的人购买油布伞是为了收藏。伴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孤峰油布伞也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好的未来。
“作为非遗传承人,把油布伞传承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但大部分年轻人对油布伞并不感兴趣,我以前收过几个徒弟,但没有培养起来。年轻人生存压力大,没学几年,他们觉得不赚钱,就走了。我也有个女儿,以前她对油布伞的传承并不感兴趣,但现在她也有些改变,开始对油布伞产生兴趣,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非遗传承的队伍中。”郑厂长这么说。
通过走访,我们也了解到当地目前正在积极筹建油布伞的博物馆。郑厂长表示,我正在全力地推进建成油布伞博物馆,乡镇政府也是全力地支持,但博物馆的建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厂里也没有充裕的资金,乡镇政府也是有心无力,我们也期待上级政府能够充分重视非遗的传承,早日建成这个博物馆。
“非遗的传承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弘扬油布伞文化,但仅仅依靠我们的工匠和非遗传承人很难达到很好效果,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我们孤峰当地的油布伞,同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帮助企业发展。”郑厂长感慨道。
非遗的传承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不是一件要放弃的事。非遗的传承,不仅要靠手工艺人,靠非遗传承人,靠政府部门,但更需要靠我们每个人的支持和努力。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油布伞肯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徐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3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