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学校历史,感悟学校“工业报国”初心,2022年7月20日,由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部分讲解员组成的“口述校史、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南京拜访了学校老校友毕克昌、杨善乐伉俪。
杨善乐、毕克昌两位老校友1954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机电专业。祖籍江苏连云港的杨善乐195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前身)读书。“入学时我们学制是三年,因为建国初期国家急缺各类技术人员,学校后来就把学制改为两年。毕业后我俩都被分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还在同一个课题组。1979年才从抚顺调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研究所工作。”谈及当年的往事,已是鲐背之年的两位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我初中毕业后考入淮南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前身),先读了3年预科。”毕克昌校友的父亲毕仲翰解放前曾担任过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前身)的校长,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她很是感叹,“我父亲解放前先后去日本、英国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也创办了很多的学校。解放后还先后担任过西安动力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领导。解放后,父亲因故留在江南教书,我和母亲在寿县生活。因为我听不懂南方话,所以就选择到我们学校读书。”毕校友说,父亲毕仲翰即便是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也坚持呕心沥血办教育,把工业技术人才之培养作为毕生的追求,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二老的家中,同学们看到一摞证书,打开两本荣誉证书,首先映入眼帘是一行大红字——“献给为煤炭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这是1992年6月30日煤炭工业部为长期从事煤炭事业的两位老人授予的最高荣誉,证书编号分别是012和029。据杨善乐校友介绍,无论是在严寒的东北抚顺,还是调回江苏南京,他们夫妇俩主要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谈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两位老校友的话语中,同学们听到的都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与老校友面对面交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校友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学校‘工业报国’初心的感人故事,也对学校初创时期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团队队长、校史馆讲解员云淮说。
(马梦宇/文 霍纪耀 刘晨/图)
图1 实践团队采访毕克昌老师(后左)和杨善乐老师(后右)
图2 团队成员与毕克昌老师、杨善乐老师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