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成碑,在时光的长河里,记忆融入血液,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为进一步传承“工业报国”文化,2022年7月17日,由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部分讲解员组成的“口述校史,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邀请学校退休职工宋权校友以亲历者、见证者以及参与者的身份,口述校史背后的点滴故事。
宋权老师1961年毕业于合肥矿业学院(即合工大前身)机电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担任过学校《合肥工大报》主编、学校学报杂志社社长等职。“1957年,我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上面有个纸条,告知由我担任我们班的班长,并要求我提前两天到校,参与迎接新生、带领班级同学熟悉校园等事务。”宋权老师深情回忆了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被任命为班长参与迎新工作期间和同学们发生的趣事,“当时我们班新生当中有一位是来自浙江的同学,由于我们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刚开始只能通过在纸条上写字的方式相互交流。”
谈及1961年11月陈毅副总理来学校作报告的情景时,宋权老师一边回忆,一边在学校校史馆“亲切关怀”展区陈毅副总理来校作报告的照片中找到了自己。“照片中的这个戴眼镜的就是我,当时我刚毕业参加工作。陈老总那天在作报告时说‘如果你们能够搞出原子弹,那中国人的腰杆就硬起来了,我陈毅可以给他磕头’。”宋权老师说,这句话一直到今天他都印象深刻,这也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工业报国”的热情。听完陈毅副总理的报告后不久,宋权就和学校原子能系的同事们一起出差到企业去进行科学研究。
“即使是在文革期间,我们学校的老师依然顽强地坚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校史馆,宋全老师细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无线电专业研制的200万电子伏特静电电子加速器、激光虹膜切除研制小组成功试制的“激光虹膜切除仪”、学校教工研制的安徽省第一台单晶炉等科研成果时,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学校师生员工钻研科研的顽强精神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意识。
团队成员表示,一代代合肥工大人“工业报国”精神激励着后学,通过采访学校历史长河的见证者,回顾历史,感受“工业报国”初心。他们希望能接下前辈的接力棒,做学校“工业报国”精神传承人,承担起新时代青年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1 宋权老师参观合工大校史馆
图2 宋权老师回忆陈毅元帅作报告的情景
图3 团队部分与宋权老师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