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至7月,为提高社会遗体捐献率,促进生命的延续和医学事业的发展,丽水学院医学院为“无语”良师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前往丽水学院、丽水市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丽水市各大医院以及丽水市政府行政中心等地进行了采访、问卷调查和宣传。为“无语”良师言以提高遗体捐献普及度和遗体捐献率为重点,制作了很多宣传手册、推文和新闻稿,除此之外还有对网络媒介的运用,提高活动的宣传度,让遗体捐献能让更多人熟知并且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语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遗体捐献者虽已逝世,却用躯体供医学生解剖实践、教会医学生宝贵的人体知识,他们无法言教,却用身体之躯带领学生们开启医学智慧的大门。为了更好地了解丽水地区的遗体捐献工作,“为‘无语’良师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丽水市进行了有关遗体捐献方面的实地调查与宣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选择遗体捐献,用青春力量为“无语良师”言。
为无语良师言团队向不同群体包括医学生、非医学生、医护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累计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了解了不同群体对“无语良师”认知。同时,团队还在白云街道和校园内,分发100余份遗体捐献宣传册来普及遗体捐献知识。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无语良师”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向大众讲述“无语良师”对医学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堂最好的生命教育课,也是向遗体捐献者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曾序,已在红十字网站做了捐献登记,他充满敬意地说,“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我们传授知识,却用自己的身体告诉我们人体的结构、器官的形态、脉管的走向。在教会我们医学知识的同时,更是用自己的躯体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
校园内,团队于校园内对解剖学陈世新老师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陈老师明确提出“没有无语良师,就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解剖学为医学生成长为医生奠定了基础,“无语良师”不仅是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宝贵教材”,更是让人体知识融会贯通的“关键老师”。然而“无语良师”的短缺却是当前所有医学院共同面临的困境,陈老师寄语为“无语”良师言团队深入学生、普通群众群体中做好宣传,帮助打破传统观念对于遗体捐献的桎梏。
团队于丽水市莲都区市政府行政中心采访了丽水市红十字会协调员周峰。周峰老师是红十字会中经验丰富的协调员,也是遗体捐献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周峰老师表示,虽然遗体捐献工作已在我国开展了四十年,但是志愿登记人数仅占全国总数的0.01%左右。周峰老师在遗体协调领域工作长达十年,见过很多大爱无疆的人,例如他分享的一位肝癌的患者,这位患者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实现器官捐献,因此他选择成为一位“无语良师”。这位患者表示“虽然我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宽度”。在十年工作生涯中,周峰老师经历过许多挫折,他曾在工作中因不受家属的理解从而被驱赶。虽然他的工作很多时候不被人们理解,但是周峰老师依然坚持初心,秉持着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始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遗体捐献,实现生命的延续。他认为遗体捐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从社会角度出发,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从个人角度出发,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周峰老师最后呼吁希望有更多人参加到遗体捐献的队伍中来,为生命健康、生命延续、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这次为“无语”良师言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大众普及了遗体捐献和生命健康的概念,奉献自己为人们上了一场重要的课。“无语良师”们用身躯架起一条向死而生的桥梁,沟通了医学的虚与实,用自己的身体无言协助着每一位医学生。同时他们也可以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无私奉献”,当代青年“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生命本身就是无价的,要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成全生命和欣赏生命。遗体捐献是对生命的延续,也是一场生命的接力。医学院将继续坚持本心发挥优势,为服务中国的健康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8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