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鸡西市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实践报告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戎迹实践团姜昌林

为迎接我国建军95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积极贯彻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戎迹实践团深入走进乡村革命遗址,挖掘和发扬红色文化和历史传承,团队成员去往各自家乡红色遗迹,展开红色实践调研活动。

本人于7月25日来到鸡西市滴道区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角的鸡西,这座城市因煤而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城市。鸡西煤炭开采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然而,百年的开采中有十多年是日本侵略者进行的。

鸡西地区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从20世纪初,鸡西居民就已经开采和使用“露头煤”,1916-1918年正式建立了鸡西地区的第一座正规煤矿,1924-1926年,中外合资的北满第一座现代化矿井也在鸡西地区建成,1935年1月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鸡西地区,从1935年起,就大肆在鸡西地区掠夺式开采煤炭资源,先后建立了滴道炭矿,恒山炭矿,城子河炭矿,麻山炭矿,吞并了鸡西炭矿,还将原来的“中俄合办”的穆棱煤矿改为“日俄合办”。建立了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洗煤厂和发电厂、机械厂等。9年多的时间里从鸡西掠夺走煤炭1600多万吨,使鸡西的煤炭资源、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1945年8月上旬,苏联对日宣战后,又对矿山进行了疯狂的破坏、使鸡西矿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滴道矿是日本人在鸡西最早建立的重点煤矿之一,也是日本人和汉奸统治最残酷的地方。由于日本人采用以人换煤的罪恶手段,大批矿工和家属死于非命。

起初,他们还假惺惺地按民族风俗办葬,搞一棺一尸掩埋。连续的“大出炭”,强制工人进入没有安全措施的矿井中挖煤、背煤,冒顶片帮,瓦斯、煤尘爆炸不断出现。1937年的1次瓦斯爆炸就死亡矿工100多人,加上病、饿、冻和打死的人天天有,日本人舍不得木材做那么多的棺材,便采用一棺两尸的掩埋措施。太平洋战争爆发,煤炭告急,日本人不顾一切的“大出炭”,每天各矿井都有人伤亡。1943年二坑1次瓦斯爆炸死亡146人。政治上受奴役欺压、经济上受敲诈盘剥的矿工“干的阴间活,吃的阳间饭”,每班干十五六个小时,贫病交加,又逢矿区流行瘟疫(伤寒病,俗称窝子病),那些一家挨一家地拥挤在12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的工人和家属,大批的死亡。1940年3月,滴道矿流行的窝子病,每天都死人。病伤的人多了,日本人就在住宅区和大房子设病号房,把病、伤人集中到一起扒掉衣服,拉到外面,死后投进死人仓库。

1943年3月份,滴道矿河北小市场附近的死人仓库里曾堆垛上百具尸体,日本人为掩人耳目,用无底棺材往万人坑运送尸体,把尸体装进活底棺材,到万人坑把底板抽出,尸体就漏下去了。各炼人炉昼夜地炼,仍然处理不完尸体,就用马车把尸体运到了万人坑,码成马莲垛,浇上汽油焚烧。大批尸体都集中埋在万人坑里。从万人坑里挖掘的尸体上看到,有的颅骨上钉着钉子,有的太阳穴被锐器击碎,有的双手还绑着铁丝,不少尸骨上还戴着镣铐或脖套……

“炼人炉”是对伪满时期修建的火化尸体的火化炉和露天焚烧尸体的火化场所的泛称。40年代以后,日军的战事日益吃紧,物质日益匮乏,于是对我国东北的煤炭等资源的掠夺更加疯狂,对矿工的剥削、压榨进一步加深,矿难频发,瘟疫大爆发,死亡的矿工及家属大大增加。从40年代开始,为节省棺材和防止瘟疫流行,日本侵略者以“文明殡葬”和防疫为名,在鸡西矿区的滴道炭矿、恒山炭矿、城子河炭矿都修建了尸体火化炉或建立露天烧尸点,采取火化的方式处理尸体。其中最大的、也是火化尸体最多的“炼人炉”是“滴道河北炼人炉”,火化尸体6000多具,其次是“滴道中央炼人炉”(即中暖炼人炉),火化尸体4000多具,保守估计,1940年——1945年,鸡西矿区的火化炉和烧尸场至少焚烧尸体2万具。

“中暖炼人炉”位于滴道中暖地区,1941年建立。最初是单孔炉,后增为双孔炉,是砖砌、券顶的窑式建筑,占地面积6.47平方米维修保护前通体残长2.6米,宽2.49米,高1.45米,炼尸室左右并排两个,每室内残长各2.2米

不知道日军是多么的残忍,能造出炼人炉这么可怕的东西,日军人心是险恶的,是没有温度的。

走进陈列馆内便能感受到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和战火硝烟,看到日军对矿工的压迫与无情残害,心里满是悲痛。日军对我们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法被时间抹去,万人坑、炼人炉作为日寇的残酷罪证戳人心痛,这些都是侵华日军在鸡西掠夺煤炭、残害劳工的重要历史证物,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听见那一年胜利的号角,依旧振奋人心,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垂头丧气的日本人,大快人心。历史记得所有的一切,屈辱,暴行,反抗,胜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良知正义感的中国人,每每当我翻开那些老照片,不忍直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的时候,我都不断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只知道最后的胜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胜利的果实,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保存历史留下的证据,给我们的后代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我们不耻日本侵略者,我们缅怀先烈,我们尊重历史。

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牢记住的历史。请记住那片灰色的天空,记住那块鲜血染红的土地,记住那群战斗的人民。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请你相信,历史永不磨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9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南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桃金娘
桃金娘的功效与作用桃金娘的又叫山菍、多莲、当梨根、稔子树、豆稔、仲尼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各省,并且多生于丘陵灌丛中及荒山草地中。桃金娘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植物,它不仅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同…
“夏雨雨人·爱满前程” | 河海大学“爱满前程”支教调研实践团圆满结束支教活动
“夏雨雨人·爱满前程”|河海大学“爱满前程”支教调研实践团圆满结束支教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支教、支边服务,将青春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以爱为画,爱入万家——赴九华山星火公益实践团
2022年6月26日,来自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的十三名大学生组成的九华山星火公益支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汪雨、周素芬的带领下展开“以爱之名,传递希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
走近主体,切身体验
课后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永远是衡量的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标杆,实践队员们积极与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进行亲切交流并且亲身参与其中。其中一名学生表示学校对于课后服务是非常重视的,各…
南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蟛蜞菊
药材名:蟛蜞菊拼音:PénɡQíJú别名:路边菊、马兰草、蟛蜞花、水兰、卤地菊、黄花龙舌草、黄花曲草、鹿舌草、黄花墨菜、龙舌草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挖根,鲜用或切段晒…
克服困难,深入交流
实践队员们考虑到当地中小学暑期时间安排与疫情防控要求,在访谈正式开始前,实践队员们事先与社区或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学生与家长们表明来意,在满足各项条件的情况下,实践…
明确目标,开展调研
据调研,济宁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2021年7月25日至27日,…
曲园学子暑假行:落实课后服务
为切实贯彻“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新路子,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双减’育新才,童心向未来”实践调研团在山东济宁、青岛、德州、日照等城市积极开展教育课后服务调研…
【管理学院】普法之声袅袅余音
【管理学院】普法之声袅袅余音,实地走访展开调研中国青年网济宁7月13日电(通讯员王奇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依旧…
【管理学院】普法之声袅袅余音,实地走访展开调研
【管理学院】普法之声袅袅余音,实地走访展开调研中国青年网济宁7月13日电(通讯员王奇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