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14日电(通讯员 刘锦阳)
法律意识是“人们尊重法律 (尤其是现行的法律) 及相关法律现象的意见和一般态度。它主要表现为人们透过明确自身权利义务来体现对法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探讨与分析各种法律现象形成法学理论, 从而对现行法律进行理解和批评”。
我国目前倡导要大力建设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 各级政府要深入推进依法执政, 还要保证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 就必须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让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群体的代表人物, 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也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中国法制建设的主力军, 其法律意识的建立对中国在未来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消除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的弱势地位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水平成为团队研究的核心,因此,曲阜师范大学法润人心实践队队员于2022年7月6日预约到访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与法院的庭长以及法务处主任等领导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采访与交流,使得团队成员受益匪浅,同时也肯定了团队研究主题,明确了研究方向。
未雨绸缪,安排前期准备工作
2022年7月1日至7月5日法润人心实践队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提前在网上以及图书馆进行已知资料的分类与收集,采集结束后根据资料所呈现的结果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撰写采访稿,同时还将团队中存疑的问题进行收集请教老师予以解决。
2022年7月6日上午法润人心实践队队长与法院工作人员表明到访意愿进行采访预约,下午14时法润人心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于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会议室面见并采访了李庭长,王主任以及齐女士三位代表人,三位代表人中肯负责地回答了采访问题、肯定了团队的研究主题,并且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向实践队队员讲述了相关案件,例如在大学城的周围存在大量的电瓶车失窃案件、大学生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寻求工作时被骗的案件以及大学生毕业租房在租房合同上面产生的纠纷等等。而引发这一系列案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薄弱,并且代表人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事实: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也是属于弱势群体范畴。这为实践队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
图为法润人心实践队队员在法院对领导人进行采访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锦阳 摄
躬身实践,实践队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和普法宣传
2022年7月10日至16日,法润人心实践队队员基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资料分析结果将主题范围确定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提升,基于此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并通过微信,QQ等线上渠道和线下在大学城内对同学进行采访,除此之外,由于辅导员是最接近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因此实践队队员先后对曲阜师范大学、宜宾学院以及河北大学的辅导员进行了采访,发现校内大学生发生频率最高的案件是诈骗案件包括但不局限于骗财骗色骗感情,校外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劳动合同纠纷以及房屋租赁等案件。
为了避免实践和采访结果的偶然性,实践队队员分别深入山东省日照市、枣庄市、四川省广元市、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对当地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家长群体以及各地的律师事务所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和大学生主要面临的法律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采访和调研记录。并对所有意识薄弱的人群发放专业人员制作的《常用法律手册》以供人民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当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进行采访探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俊硕 摄
调查整理,为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通过长期的实践调查结果记录,实践队队员召开了多次线上会议进行交流探讨,基于本次实践所呈现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匮乏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1.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法院举办的“延岸说法”活动,推动法律入校园。2.在校内成立法律互助小组,派遣法学专业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值班,对校内所发生的一些基础案件实施法律援助,并对大学生常见案件进行求助流程普及。
图为实践队队员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奇辉 摄
总结归纳,展望未来
传统的法律知识教育活动过于注重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情况, 而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 高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锦阳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9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