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的王煦、黄丹鸣、张瑀晗三位同学以“盛夏寻非遗,双语探苏韵”为主题展开暑期社会实践,参观学习苏州市相城区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了解古代的匠人精神,探寻苏城逐渐被遗忘的城市记忆,唤醒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首先,成员们参观了博物馆,馆内按照三个篇章向游客们介绍如何将平平无奇的泥土淬炼成宫墙上一块块精美的砖墙。三大展厅的主题分别为“开物——一块砖的修炼”、“成器——一块砖的旅程”、“致用——一块砖的时代”。在第一展厅中,根据展厅地板上展现的时间可以了解到金砖的生产流程。从对土壤的要求到水质以及温度的把控都是耗费心思的,工序间环环相扣,繁琐的工序需要历经两年。陈列在第二展厅中的是一艘漕船,砖块即将随航从相城运往京城,而砖块的取名来由之一也是“京”的谐音“金”,所以“京砖”演变成为了“金砖”。第三展厅中陈列了很多宫殿模型,展厅的墙壁内嵌了清朝年间的督造官、监造官、窑户等相关人员的姓名。接着,参观完主馆后,成员们一起认识了解了拓片文化。拓片文化是一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技艺,即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等文字和图案拷贝出来。团队成员本次印刻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复制的金砖样本。最后,成员们又对了解到的相关双语知识进行了记录和整理,让本次实践活动更具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从一千多块馆藏金砖中见证了明清王朝数百年兴盛衰弱,学习了有关金砖制造的历史和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同时,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理应承担起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我国优秀的非遗文化,让文化之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0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