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安庆7月1日电(通讯员 沈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2年6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梅荟萃,戏传百年”调研团队受邀参观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欣赏安庆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与留存百年的乐器文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同时,团队成员还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徐主任进行了采访,就疫情之下黄梅戏博物馆的开放以及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
根植沃土,黄梅飘香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安庆地处淮水之南,长江之滨,得南北风气之先,受黄梅烟雨炫染,固有此唱。进入展厅,两侧壁画展示了安庆及周边地区的民歌小调、说唱音乐、宗教音乐,展厅正中呈现的是黄梅戏剧目《天仙配》中七仙女和董永的人物剪影,画面中秀美的皖山皖水,不仅是安庆人民世代生活的家园,也是黄梅戏产生和发展的地方。
从元代时期的青釉如意形镂空人物枕到宋代时期的铜鼓再到明清时期的金鸡碑,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讲述着安庆戏曲文化悠久的发展历程。“安庆是徽班故里,也是京剧的第一故乡”,讲解员带领游客一同欣赏了由浙江画师沈蓉圃绘制的作品《同光十三绝》,详细讲解了画面中十三位人物的身份、扮相和体貌特征。
在学习安庆戏曲发展的这段历史中,宜城安庆流播过“南戏”的余韵,搬演过“传奇”故事,孕育了“石牌”“枞阳”古调,走出了众多“徽班”名伶,在这里,“岳西高腔”用古典清音演绎古老传说,“文南”曲词迷醉了山野村民,“曲子戏”浸润着百姓们的喜忧悲欢……黄梅戏正是在这样肥沃的戏曲文化土壤中孕育并逐步发展成熟的。
群星璀璨,盛世黄梅
随着徽班北上,安庆城乡原本喧嚣的舞台也一时变得冷落孤寂,但也正给黄梅戏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在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涌现出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先行者:黄梅戏的开山鼻祖蔡仲贤、黄梅戏历史上第一位女演员胡普伢以及被誉为“黄梅戏界的梅兰芳”丁永泉。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游客深入展厅内部,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黄梅戏新一代领军人物。展厅两侧的展柜中的照片讲述了一代宗师严凤英是如何从黄梅戏学徒一步步走向黄梅戏大师的过程,“严凤英非常注重自身专业的提高,在这一侧向我们展示的就是她向昆曲名家方传芸学习昆曲身段时所拍摄的照片”,讲解员解说到。与严凤英同时期的还有原京剧演员王少舫,他用京剧的表现手段对黄梅戏加以改革创新,为黄梅戏的繁荣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梅戏进入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新一代黄梅新秀脱颖而出,光彩照人,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黄梅戏优秀演员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一代新人继往开来,让“黄梅戏”之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使黄梅戏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疫情之下,多方协力助黄梅
结束黄梅戏陈列馆参观后,团队成员采访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徐主任。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博物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通过“错峰预约”的措施来限制每日游客量,根据博物馆云后台数据显示,在2021年博物馆参观量为18.3万次,旺季时,博物馆参观量可达1000到2000次,但也始终未达到真正的峰值。
徐主任告诉团队成员,面对疫情之下博物馆的发展境况,省、市政府和博物馆方面采取多种举措,共同助力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省、市政府在疫情期间制定并出台多项政策,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同时,博物馆方面通过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开展黄梅戏问卷调查、设计文创产品等多种途径,向群众宣传推广黄梅戏文化。现如今,全国疫情呈现逐渐向好态势,博物馆将继续承担着弘扬黄梅戏文化的重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