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月中旬,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美加印象社区童“薪”印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芜湖市镜湖区美加印象社区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旨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开阔视野,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软硬笔书法,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甲骨、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中华汉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书写方式。变的是撇捺的表现形式,不变的是那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软硬笔书法课上,志愿者老师带同学们回顾了中华汉字的演变,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讲起了仓颉造字、秦统一文字、王羲之、颜真卿的故事。“汉字的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志愿者老师如是说。
接着老师为同学们发放毛笔及软笔书法纸,指导孩子们从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一笔一划展开临摹练习。孩子们跃跃欲试,拿起毛笔,蘸取墨水,摆正姿势,开始落笔于纸,一撇一捺,笔劲有力。志愿者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孩子身边,指导孩子拿毛笔的姿势,以及笔画书写的轻重。“先慢慢写,然后略微用力。”志愿者在小朋友身边手把手地轻声说道。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摆着墨水和书写纸,孩子们安静且认真地书写着,志愿者在旁指导。
墨汁晕染,铺开一张张汉字染成的黑曜石般的画,处处是沁人心脾的墨香,惹人沉醉。
“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硬笔书法课在一首旋律昂扬的《生僻字》里展开。志愿者老师首先指导学生们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身体坐直,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听着志愿者老师的话,学生们迅速做好做正,握好笔,目光炯炯。接着,志愿者带同学们分析了几个简单汉字的字型结构,用粉笔在黑板上示范了写法。轻重缓急,长短粗细,每一笔都有讲究。学生在细细观看之后,也在纸上写下对应的笔画偏旁和汉字,教室都是落笔的沙沙声和志愿者指导学生的温柔细语。
手工剪纸,体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张红纸,一把金剪,在手艺人灵活的手指间游走的,是锦绣人间。”手工剪纸课上,志愿者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剪纸手艺人的故事,带小朋友们在课堂上感受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随着阵阵惊叹,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志愿者向孩子们发放了红纸、手工剪刀等用具,教孩子们制作三折剪纸和迭剪法剪纸。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也学得有模有样。剪刀在手中运转,红纸在手中摩挲,旋转飞舞,一张小小红纸,像是被施了魔法,瞬间变成了大红灯笼、红眼小兔、栩栩如生的蝴蝶、可爱喜庆的老虎……各式各样,各有特点,富有童趣。一纸乾坤,粲然落剪,方寸之间,藏着小朋友对剪纸文化的喜爱。
戏曲文化,感受梨园传承的意义。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说唱脸谱》歌曲响起,同学们都跟着齐唱。戏曲文化课上,志愿者为同学介绍了京剧戏曲文化——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剧目、艺术特色等,并以同学感兴趣的京剧脸谱为切入点,介绍了戏曲表演中的行当。“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老师利用PPT,介绍了红色、蓝色、粉色、黑色等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有谁知道黑脸代表什么性格吗?红脸呢?白脸呢?”面对志愿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积极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热烈。
为巩固知识,增进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理解,志愿者还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画有代表性人物的京剧脸谱的宫扇,并发放颜料,供学生上色。孙悟空、萧何、窦尔敦、包拯……画笔在手中飞舞,色彩在笔尖跳跃,经学生们上色,形象各异的人物瞬间展现在扇面上,普通的宫扇瞬间有了生命。一面面,美不胜收。
“其实啊,现在戏曲文化亟待保护,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将这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好不好啊同学们?”一瞬间,整个教室都是此起彼伏的“好”声。学生们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要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或许只是播下了小小种子,但是童“薪”印象团队的成员会坚持努力,带孩子们见证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他们讲述传承的意义。同时怀抱期待,期待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