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共筑“长城”抗疫情,同舟共济破坚冰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作者:小丁

为宣传防疫知识,减轻防疫人员负担,6月28日至6月30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亿心医疫”团队汝州分队成员尹一蕊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县前街的防疫工作人员的日常,化身社区防疫志愿者,积极宣传防疫知识。

“亿心医疫”实践团队由在校大学生组成,年轻、朝气是团队的标签,更是团队面对防控工作繁杂困难的底气。随着暑期的到来,从各地返乡人员逐渐增多,这无疑增加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配合国家“非必要不出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团队采用分组志愿服务调研形式,将团队分为十个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家乡开展防控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疫情防控。 “亿心医疫”团队汝州分队成员尹一蕊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家乡汝州市开展了团队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青春有为,彰显力量。汝州市县前街生产公司社区临近钟楼菜市场,又与繁华的中大街只隔了一条街,是汝州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每天从早到晚人员十分密集,无疑给社区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居家隔离期间,成员在享受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后,下定决心要加入他们,与她们一起来宣传防疫知识,发自己的一份光,散自己的一分热。于是在向报备后“亿心医疫”团队汝州分队成员尹一蕊在登记返乡人员信息的志愿岗位上正式开始了自己七天的志愿生涯。在社区门口执勤、对返乡人员进行登记、挨家挨户登记体温、制作表格及宣传页和统计每户居民接种疫苗的情况,这些都是团队成员尹一蕊每天所需做的工作。“在返乡登记时,我发现了社区有许多老党员响应党委号召,每天在小区门口风雨无阻的为大家服务,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很荣幸能和这么多优秀党员一起为此次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志愿者中有部分成员年纪较大,许多工作做起来力不从心,所以我在返回家乡居家隔离14天后就申请加入了他们,和他们一样在小区门口对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休息。这些可能只是一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但平凡的小事也铸就了不平凡的精神。我想这就是奉献与爱心”尹一蕊在志愿日记里这样写道。

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居民的积极配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宣传防疫知识,协助防疫工作人员询问居家隔离的人员信息及核酸情况,这些日常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在询问信息及宣传防疫知识时,社区的居民都很配合,并强调一定会按照国家政策做到居家隔离14天、非必要不外出、返回汝州第一时间和社区报备。居民积极配合志愿者们的工作,返乡人员自觉居家隔离,居民回家后进行消毒、在出门时佩戴口罩等,同时居民高涨的热情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了许多。

工作期间,团队成员积极与居民进行交流,在服务工作期间,团队成员发现社区大多居住着一些退休后的老人,他们有些是独居,儿女并不在其身边,有的则是行动不便,每天的生活难以保障,在防疫的大背景下,他们的生活多有不便。有些简单扫码就可以完成的事,老人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填写信息,加上有些老人记忆力不太好,导致许多工作没办法进行,这些情况给老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现在的这些举措能解决老人们面对的困难,能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生活问题、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方便,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进行的更为快捷。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被隔离的是人,但不能是人心,于是团队成员向社区建议多多关照这些老年人居家隔离的情况,尤其是独居老人的一日三餐、老人生活的种种不便等等。提议可以收集这些老人的基本信息,为他们代为采买每日生活必需品、上门检测体温、社区听取建议,积极采取措施。 一周后,成员拜访了一些社区的老年人,再问起时,他们的都笑着回答“志愿者们每天都会上门给我们测体温,代我们买一些蔬菜水果,教我们如何在公共场合扫场所码,而且志愿者们很贴心的给我们制作了一些关于扫码的引导图,现在去一些公共场合扫码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时间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的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可是当它落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头上,它就只是一颗小小的尘埃。“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疫情期间,每个人都能是一道“长城”。疫情期间那些志愿服务人员不舍昼夜奋斗在抗疫的前线,人性光辉照耀着每一位人民,相信在这散发着人性温暖的光亮下,坚冰可被融化,疫情终将散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承遗风古韵,传文化薪火
本网讯(通讯员贾一珍)在经过三轮激烈的面试后,管理学院“拾遗”培训班确定了最终的名单。为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熟悉,增强团队凝聚力。“拾遗”志愿服务队新成员见面会于4月23日下午15:00在2号楼3楼会议室…
领悟宣纸烙画之美,以青春之名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网黄冈7月15日电(通讯员谷嘉越)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
走进红安绣活,聆听非遗心声
伴随着没有一片云朵的天空,灼灼的阳光和满耳的蝉声,为探寻红安绣活的奥秘,6月17日,我和“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踏上了为期7天的红安绣活学习传承之旅。在正式开始实践之…
最美好的遇见
□徐凌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101班)星光不问每一位永不停歇的赶路人,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坚持自我的有心人。诗人在洲渚的丰草之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牛郎在人海中与织女…
湖北学子三下乡:数学融入课堂,徜徉知识海洋
炎炎夏日,志愿者们的支教之旅也已经进入尾声。但小麦苗们仍然满怀热忱地为希望家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知识大餐”。为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7月2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
品悟红安绣活,感受非遗魅力
为了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探寻红安绣活的奥秘,6月18日上午,我和“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的红安绣活学习之旅。上午一到达红安绣活传习所,刘珊…
逢将军故里,探红色基因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在省党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和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为缅怀先烈,探寻红色基因。6月21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纪念园参观。进入陵…
走进红安绣活,传承遗风古韵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传承非遗文化,了解红安绣活有关知识,聆听红安绣活发展传承故事,探寻红安绣活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6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
曲园学子暑期行: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句话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为了更好地了解民生现状,切实考察民生实情。秉持着“我为群众办实事…
走访调研下基层,防疫关头显担当
为核实并深化对宁德市居民疫情中生活的了解与总结,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亿衣医疫”团队福建宁德分队通讯员林志锐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家中进行走访。由于疫情形式严峻,“亿衣医疫”团队分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