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推进非遗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6月17日前往襄阳老河口市陈义文巷实地学习木版年画,旨在挖掘优秀非遗文化的本质与内核。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与传承,木版年画既是襄阳市内同时也是湖北省内非遗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学习木版年画有很大的好处。从文化内涵出发,学习木版年画利于非遗文化发展;从时代发展出发,能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初见木版年画,貌浸人心
我对木版年画的最初理解是在木版上作画,纸张印出来颜色要鲜艳,图案要精美,能博得老百姓们的眼球,是能体现一事物或一个地区风貌且过年时需要的最好的东西。
学习的第一天,刚到学习地刚,便见到门上的牌匾颇具历史气息。走进工作室二楼没几步,作为木版年画原材料的梨木的气息奔涌而来。梨木堆旁是两张大桌子,放着各式各样的照片,都是陈老师在外访学的合影。可见木板年画在非遗传承方面是很有影响力的。
当我们都登上三楼的时候,一股股墨香萦绕在人们周围,一道道精美的木板年画吸引着队员们驻足观看,陈老师在一旁笑而不语。目光转向墙柜里,从古代的门神年画到现代各种动漫人物图,甚至今年火起来的冰墩墩,木版年画的种类繁多,但每一个作品都没有含糊,每一个图案被刻在木板上都显得栩栩如生。从远处看,有些人物作品的头发丝仿佛能感受被风吹拂的飘动,不难看出陈老师的技艺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传承经典多磨难,苦上心头
欣赏完作品后,陈老师开始为我们介绍木板年画的历史由来以及发展历程。一番介绍后,倍感震撼,他言道:“木版年画要求极为苛刻,其走线需细若须发,木需平坦,彩需相衫,位当其合。”听完之后在结合刚才见到的作品,木版年画是无愧经典之称。
很多队员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木版年画,在这方面是个新手“小白”,刚开始只觉得有趣。看着木版上精美的图案印在烙纸上,代表着年味的存在,觉得既吸睛又具有纪念意义。直到众人上手学习之后,才知其困难众多,麻烦重重。
庆幸的是有了陈老师的指导,我们这群小白虽吃了不少苦但少走了许多弯路。炎热的夏天令人头脑发涨,众人在雕刻过程虽感到吃力但都认真仔细,深怕划多任何一道线条。有的眼睛都盯出星星了,有的手指已经酸痛不已,即使如此,没有一名队员打退堂鼓,三天时间里基本上就完成了木版的雕刻。工作量大,但分配绐每个人之后负担减轻了不少,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最后一天给我的印象也很深,经历了雨水的冲刷后,路面湿湿的。我们穿上实践队服,来老河口市木版年画博物馆,要实践木板年画的最后一个步骤一一印刷套色。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努力了两个小时之后,每位队员都成功地印刷好了自己做的木板年画,虽然离陈老师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大家都很开心,因为亲眼见证并体验了从堆放在古作坊的木材原料到雕满图案的木板再到印刷在纸上的精美作品,这些作品的诞生不仅出自于陈老师的出色教导更是每个人这几天来辛苦努力的结晶。
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让我在学习雕刻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深有体会。如今学习的结束,更使我对其有了深刻的理解。从选材立意开始到木版雕刻再到最后的印刷套色…每一个过程都是对耐心的考验,对毅力的挑战。尤其是雕刻过程中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一线一划都需全神贯注。一块木板要经历何止千刀万刻,才能最终变成想要的图案,要经历多少次定位,才能准确印刷出想要的模样。刻版人只有用心和刻刀“对话”,和木板“交流”,才能真正的做到人神合才,制作出精美的木板年画。
现在从事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在湖北只有陈老师了,他一边要保证传承老手艺原汁原味,不能走样和变味,一边要生存和创新,要和时代接轨,何其难!
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并不是光纸上谈兵、键盘一敲就能轻易做到,更是需要像陈老师这样无数甘愿为一个非遗文化项目奉献一生的无畏无怨精神。当他们日日夜夜、废寝忘食的努力,变成一道道精美的作品时,那大概便是它存在的意义了吧。我记得有句广告语是这样说的:“有的人把真品视为垃圾,而把垃圾视为宝贝,其实最珍贵的往往就在你身边。”(通迅员吴泽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