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时间对非遗文化进行探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我们带着好奇与期待,将感悟传统技艺融入到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朝着目的地前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是人们智慧与手工劳作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来到襄阳市老河口,实地学习老河口木版年画。
到达工作室前,我们先要穿过一条名为陈义文巷的小巷,这是一条以85岁老人名字命名的巷子,陈义文爷爷也正是陈洪斌先生的爷爷。陈洪斌先生说道:“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现代技术革新也给传统技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让年画重回千家万户,让大家感受到年画的寓意,对我来说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参观木版年画工作室时,我们都被陈洪斌老师坚守并传承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精神所打动。逸仙斋工作室内二楼、三楼大大小小的屋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画雕版。这些见证了不同阶段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无一不让我们叹服。实践过程中,陈洪斌老师积极的接受着我们的采访,说到木版年画传承时,老师眉头紧皱,带有一些遗憾的说到:“目前,湖北省就我一个木版年画传承人了,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几乎没什么人愿意留下来学习,所以我也会走近一些社区、小学里开办木版年画课程,来加大木版年画的宣传力度,让年画重新回到现代人的生活中。”作为学习非遗文化实践队的一员,我也在心中默默埋下一颗文化种子,一定要多对外宣传老河口木版年画,让更多人了解他,让他重回到各家各户!
通过这次实践走访,我深刻认识到了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所面临的挑战。陈洪斌老师流着汗水拿着榔头有力敲击刻刀的样子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想,正是有着像他一样守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才有现在这么丰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因为还有陈洪斌老师的坚守,才成就了已经被大家所淡忘的老河口木版年画。他带着老一辈的技艺,将对重大节日寄予的祝福刻在了雕板上、将古老生动的神话故事刻在了雕版上、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刻在了雕板上……
虽然木版年画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是陈洪斌老师雕刻木板时的一次次敲击,一条条刻线,一滴滴汗珠仍让我久久无法忘怀。亲身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无论是选材的认真仔细、刨木时辛苦、还是粘合图稿时的复杂步骤,无不深深触动着我,带我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的无限魅力。第一次走进木版年画的世界,每一幅生动的作品都震撼着我,同时木版年画发展的困境也不由得让我感到难过。
进行非遗文化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文化自信。很开心自己能够在这次实地学习中见证到手工技艺的精妙,并且为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身为“拾遗”志愿服务队一员中的我们,身上也将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面对非遗文化面临的危机,我们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实践感受非遗,用行动宣传非遗。(通讯员 陈国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