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时间来到了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徐徐暖风抚人心,手手相牵助人行”社会实践队伍在中房中学授课的最后一天。通过十多天的授课,实践队员们已为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课程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员带领同学们学习并亲自制作扎染作品。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在染色时,将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据扎染方法不同,呈现的效果也是多种多样,通常不到最后一道工序就不知道它的真面目。
课程伊始,实践队员以互动形式开头对扎染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们先选择自己心仪的染物和纹饰。在布料选好后,按照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折叠、翻卷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扎得越结实越密,颜色越少进入,也就越多留白,不同的捆扎手法,可以塑造出多种不同的艺术作品。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扎、缚、缀、夹等各种形式组合制作,这是扎染整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也是得以窥见染后效果和花纹设计感的一步。最后将扎好的染物放入清水中浸泡吸水,再注入事先调配好的多种染料进行上色,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等待,小朋友们将自己的染物取出拆线,晾晒,得到一个个精美的作品。
每个精美的作品的背后,总有一位巧手工匠。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换、展示。一张小小的布,通过扎、缚、缀、夹,创造出美妙的图案,而最终染出来的颜色就像谜一样令人期待。看似无序的捆扎中,带来的是创作的惊喜。手工扎结的痕迹美,自然过渡的色晕美,天然成趣的朴素美,布里“生”花,吸引了许多路过的师生观看。
在这次课程体验中,师生们都在认真感受扎染艺术,潜心体验手艺精神,在他们的手上,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被创造,绽放在作品上的每一朵花纹都在诉说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美育故事,为十四天的支教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