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所以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为深入了解黄河生态环境现状,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黄河流域外来生物入侵调查及黄河生态调研”实践服务团于7月6日前往东营市,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
科技引领发展 端牢中国饭碗
为了了解盐碱地生态化的利用情况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指导老师李军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前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调研,李军老师就盐碱地作物种植情况对实践团成员进行讲解,通过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盐碱地的种业创新要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同时黄三角农高区积极推进与青岛农业大学的全面合作,创建盐碱地农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建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让科研成果更好的造福人民、服务大众。实践团成员前往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了解当下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新品种授粉昆虫。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中国自主培育的中科熊蜂,中科熊蜂授粉效率更高,可以使果实更加饱满,能完全替代进口种源,减少成本并且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之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智能农机展厅,实践团对无人机模块印象深刻,利用无人机在在田间作业,不但可以喷药,还可以实现田间追肥,且喷洒均匀,效率可以提高20—30倍。实践团成员深刻的感悟到,农业机器化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是当下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未来农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调研黄河生态 挖掘文化底蕴
实践团成员前往拥有“鸟类国际机场”美誉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亲临黄河调查黄河生态环境,在木栈道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实践团乘坐木船来到黄河入海口,遥望滔滔黄河水,实践团成员表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黄河文化底蕴及其发展史,实践团前往东营市东营区黄河文化馆进行学习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以“大河奔流”为主题,分为“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讲述了大禹治水、沿岸的风土人情等精彩篇章。实践调研团成员在展厅内参观黄河流经省市出土的文物,感受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民间文化习俗,为所展现出的中州大地和齐鲁风光所震撼并对黄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了深的理解和体会。
推广安全用药 奉献青春力量
农药是帮助农民稳产、增产的好帮手,但“物极必反”,盲目用药、过量用药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甚至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呼吁广大农民安全科学的使用农药。实践团前往东营市广饶县小官庄村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邀请村民参加,安全使用农药宣讲会,实践调研团成员首先向村民介绍了如何更加安全、规范的使用农药和处理农药相关产品,并播放安全使用农药的相关视频,讲述了安全用药的五个黄金守则和保护授粉昆虫的重要性。在宣讲会的最后,实践调研团成员向村民演示了个人防护用具的正确穿戴步骤并强调了正确穿戴防护用具的重要性。,在宣讲会的最后,实践团成员强调了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的重要性并为村民演示正确的穿戴步骤。宣讲会结束后,实践团随机走访了五户村民,调查村民们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日常的喷药方式,是否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并为其讲解了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此次调研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黄河流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同时对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情况进行认真学习和仔细分析,宣传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力求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为引领,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重要理念,坚守农科学子学农爱农之初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高效利用田地,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实际行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讯员邹维谦 赵欣悦 陈子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