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回访母校 拜望恩师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古阳

一、我的母校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03年,是安徽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省示范高中、安徽省原六所省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文化宏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秉承“励志、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实施“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双轮驱动,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确定“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融、学创俱能”的育人思路,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重回母校

7月15日上午,我满怀着复杂的心情重新回到母校。说复杂,不过是近乡情更怯加之自认高考失利愧对师长。

已是暑期,校园略显冷清,只是仍有升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专心沉浸在课堂中,楼外放飞理想的雕像依然屹立,励志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仍在心中。

从高考志愿填报再到大学,我经历了高低起落,有经验有教训,有悲有喜,有迷茫也有清醒,这些都是我想要分享的,只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让他们在成才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也希望我的感受能引起他们自己的思考。同时,我也相信我能借助交流对未来的路有一更深入的思考和规划。这些,都是我此行实践活动的目的。

我首先去到了高中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

他刚刚下课,拉着我坐下来询问我的大学生活。我们聊了很多,从变化的学习方式聊到宿舍群居生活,以及和中学时代几乎完全不同的人际关系问题。他认真地告诉我,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确立需要花时间适应、用人生经历来筛选,无需过度着急。现在才到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头,只需要把握当下。想要名列前茅,那么你就要有一股劲,要坐得住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并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人生有遗憾就会有欢乐,有痛苦失意,就有万丈豪情,只要脚踏实地。只需相信自己,然后继续努力。

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我走进了即将升入高三的班级,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桌椅讲台,曾经的高中生活又回到了我的脑海,看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庞,仿佛我也回到了高中,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那是我已经走过而他们将要走过的路。这次,以学姐的身份,和他们分享我的高三,希望他们能度过这充实而美好的高三生活,享受在附中学习的最后一年。

三、个人感触

此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不只是看望了恩师,与恩师的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从前浮躁未能听进心中的话现在深深刻入脑海;更是通过与学弟学妹们的沟通,找回初心,在没有人监督的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标杆,摈弃懒惰,勤奋向前。

和学弟学妹们聊到关于高考时,我告诉他们,“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场小战役,不必太紧张,因为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即使有意难平也没有关系,毕竟释怀是人生的终极课题,不必急着解决。”

我很开心,因为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和感受能够帮助到曾经和我一样处于迷茫阶段的一部分学弟学妹。当初的我虽然没有遇上返校的学姐学长,但好在我的身边有好友同学陪伴,相互鼓舞前行。如今我有能力表达我所想表达的,帮助迷茫中的学弟学妹,力量虽小,仍是一份心意、一份责任。再次回到母校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态与从前大不相同,肩上也不再压着高考的担子,可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我的面前不再是唯一的高考,而目之所及的风景皆是挑战。

“回访母校”使我们成长,更加成熟的我们也愈热爱母校,希望真的有一天能够完成高中开学典礼时校长说过的那句,“现在,你以附中为荣;将来,附中以你为荣。”

我至今仍觉得自己很幸运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所高中中的大学,让我能够热爱生活,明白生命的意义。作为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我在一年的大学生活中学到了很多。

其实,毕业后才发现,我们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不仅在这里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相处模式;感谢母校,让我认识了良师益友在我今后的人生中照亮前路;感谢母校,给了我一副振翅高飞的翅膀。曾经觉得母校太小了,仅在繁华的市中心占去一小块闹中取静;现在却觉得母校很大,她包容着所有附中学子,授予知识、传授立人之本。

人生还长,未来将至,前行仍需努力。

(通讯员 古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队伍“七越”第七天实践心得
今天是我们七越实践小队最后一天的实地考察,选择了特呈岛作为最后一站。到达目的地时,大家都心情有些复杂。本来计划在最后一天留下特殊的回忆,在特呈岛调查时踏上轮渡体验不一般的感觉,却因为不可抗因素…
经济管理学院“不忘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团参观新泰市党史教育展览馆
7月27日,经济管理学院“不忘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团成员前往新泰市党史教育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辉煌历史,深化红色教育内涵。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到达新泰市党史教育…
“红安”三下乡: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技艺
中国青年网湖北6月27日电(通讯员刘微)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县,素来就有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当地的织布技术与刺绣工艺分别入选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成为了地方上一张响…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队伍“七越”第六天实践心得
在经历廉江市红树林的走访后,我们实践小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红树林的新知识,于是便将目光再次瞄向我们湛江市本地的霞山区红树林。试图结合我们已经所学到的知识,踏入霞山区红树林时,对红树林的感想不再单…
E脉相传——走访冠县中共王村支部旧址
7月12日,E脉相传实践团来到了冠县中共王村支部旧址。1935年6月,中共直鲁豫边特委委员刘晏春在冯干才的陪同下,来冠县开展工作,在王村于龙家里领导建立了冠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王村党支部,于树菖任支部书…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队伍“七越”第五天实践心得
在调查完属于湛江市地区的红树林后,我们将目光瞄向了归属于廉江市地区的红树林;对不同地区的红树林进行走访调查,聆听不同人群的声音与意见,有助于我们对红树林的学习与了解更加的全面,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下乡”探寻湖北非遗文化:红安绣活
“红安绣活”是地处中原的红安山乡流传千载的一项民俗活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继续传承发扬这一非遗传统文化,扩大“红安绣活”的影响力,2022年6月17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队伍“七越”第四天实践心得
经历了前面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及时总结规划,先将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与知识进行交流与个人吸收总结,才能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便利之处。尽管不是实地考察,但只要肯交流,肯行动,就一定会有…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队伍“七越”第三天实践心得
在台风“暹芭”带来的暴雨天气结束后,我们小组的实地调查组认为天气情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恶化,于是决定第三天恢复我们七越实践队的实地调查活动,继续前往广东省湛江市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开展我们的实地…
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意识
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意识为了提高农村孩子的理财意识,增强学生们的理财观念。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前往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政小学开展一场对孩子们来说既有趣又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