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碳稻识土”团队前往南京市溧水区芝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2日,“碳稻识土”小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京市溧水区芝山村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天上午,为更高效完成任务,小队分为识土与觅水两支小分队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识土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了解土壤信息——检测新生体——采集剖面样品”三步骤来完成任务。首先,张旭辉老师选择了一段易于观察的自然垂直剖面,为小分队现场讲解在野外选择剖面和划分层次的方法,并对土壤的外观、结构、特点、新生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的土壤为黄棕壤或黄褐土。
由于观察地段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土壤中砂姜等新生体暴露于地表,易于采集。小分队收集了一些砂姜作为样品,通过盐酸反应来检测土壤类型,可以看见明显的石灰反应,由此得出该土壤为黄褐土的结论。再将砂姜掰开重新进行盐酸反应时,发现外部的反应比内部明显,对此小分队猜测:由于芝山村本身的亚热带气候,再加上该自然剖面附近的水域所形成的独特的小环境,丰富的水热条件使土体中的钙被淋洗掉,包裹在铁锰结核外形成了现在所能看见的砂姜新生体。
随后,识土小分队在张旭辉老师的指导下,将该土壤剖面分为O-A-AB-B-C五个层次,在观察、讲解碳酸盐母质的由来和测定简单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结构、质地后,再从上到下进行采集土壤并进行分装,以便于之后进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检测。最后用标签一式两份记录好时间、地点土壤名称、层次之后,识土分队圆满完成采土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研究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觅水小分队在研究生梅伟伟的带领下沿芝山小流域采集水样并对其进行检测。觅水小队沿芝山小流域共采集6个水样点,分别为水库、园区人工湖、施炭田旁沟渠、豆腐坊、园区尽头水塘、民用地旁水塘。队员在梅伟伟的指导下用1L的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采点处的水样,每个点采集三个500ml平行水样,采集的水样置于500ml的透明塑料样品瓶中密封。水样采集完成后,队员利用电导率仪测量电导率、TDS等数据并作记录,全部水样测量完成后密封送回学校以备后续实验展开。
本次采集的水样将测定其pH 值、溶解氧、氨氮、硝氮、总氮、总磷、COD 等水质指标,并分析水质监测指标。通过主要受物理指标(pH 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等)和化学指标(氨氮、总氮、总磷等)的影响,判断芝山水库流域总体水质分类。
同日下午,在张旭辉老师的带领下,“探稻识土”小队一行人来到溧水区铜山战斗纪念广场以及红色李巷景点,开启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第一站铜山战斗纪念广场位于溧水区晶桥镇,它是79年前反顽战役的重要阵地,抗日九分校一大队曾在此浴血奋战,抗击国民党反动派。
为了纪念在铜山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政府修建了铜山战斗纪念广场以供后人瞻仰。铜山铭刻着抗大九分校一大队浴血拼杀的光辉历史,是当地人心中的红色丰碑,激励着人们砥砺奋进。广场前高低错落的柱子,正是由吴镇作词、沈亚威作曲,为铜山战斗中死难烈士谱写了歌曲《英雄们还活着哩》的旋律。
参观完铜山战斗纪念广场之后,小队又驱车来到位于白马镇李巷村的红色李巷。1941 年底至1943 年4 月,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新四军十六旅旅部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驻扎在李巷。李巷是苏南抗战指挥中心,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小队主要参观了李氏祠堂溧水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在这里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抗日的办公、生活、作战条件,让小队成员感觉仿佛回到了七八十年前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此外红色李巷还有陈毅暂住地旧址、李坚真居住地旧址、江渭清居住地旧址、钟国楚居住地旧址、梅章居住地旧址、地下交通总站遗址等。红色李巷饱含前辈先烈们的红色理想,这些普通而又包含历史底蕴的历史景点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期波澜壮阔的画卷。为期半天的红色之旅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