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农学子暑期实践:“湘”村振兴,祁东之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熊君豪

正值此脱贫攻坚圆满谢幕,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之际,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深入基层群众,践行乡村振兴”为主题,以“掌握乡村实情,参与基层工作”为目标,在衡阳市祁东县拔茅冲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了解当地的民情民意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情况,以小见大,体会党中央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

拔茅冲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在以“万亩油茶”为主战场完成脱贫后,于2021年被列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省级重点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典型代表。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步云桥镇约有40分钟车程,距祁东县更是有近一个半小时车程。在实践的第一天,经过长途的舟车劳顿后,小组全体成员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拔茅冲村村委会,与村支书及村民干部们展开交流,并进行相关政府文件的学习,我们对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经济、交通等多方面的落后,村内除老幼妇残人群外,几乎所有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的村民则以务农为主业,年平均收入不足5000元,仍存在返贫风险。尽管时常会在媒体中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内容,但“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还是在深入了解了落后乡村的现状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基层干部们的不易,更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实践的第二天,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小组全体成员前往参观了该村的三个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基地。首先参观的是黄花菜种植基地,走入田间,一抹抹清新的淡黄色映入眼帘。黄花菜在整个祁东县已经有六七百年的种植历史,作为祁东县的特色经济农作物,黄花菜为拔茅冲村居民带来额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劳作生活增添了一抹愉悦的滋色。而后小组全体成员来到了油茶种植基地,站在山坡上,可以望见绿油油的油茶树以梯田为基础并排分布,长势喜人,村里一共种植油茶树150亩,每年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最后小组全体成员参观了生猪养殖基地,猪舍整齐干净,村民们将玉米等农作物作为饲料用于喂养,又将猪的粪便作为肥料收集利用,整个基地构建了“农作物种植—生猪繁育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还田”的生态循环系统。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如何让振兴产业发展得绿色生态可持续,又是提高乡村振兴质量的关键,而拔茅冲村通过积极探索和锐意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在村支书的建议下,小组成员将视角从经济转移到民生,逐步深入拔茅冲村。与村落交杂在一起的,是村民们自种自食的农田,田地依山而建,复杂的地形也带来了多元的农作物分布,丘陵正中的洼地被用来充当鱼塘,洼地周围的平地进行水稻的种植,四周的丘陵上则种满了玉米、油菜等作物,这样阶梯式的农作物分布不仅很好地利用了环境条件,同时还能保持水土,反哺环境。穿过村中连片的农田,便能望见村庄的主要水源——双江河。在村支书的提议下,小组成员纷纷来到岸边感受双江河水带来的凉意,河中藻荇交横,生意盎然。在河流分支出去的小渠里,还遇到了村里的小孩子,他们在渠中摸鱼抓虾,好不快活。看到村支书的到来,孩子们干劲十足,一下子就摸到了几只小龙虾。越过河流,走入村庄,映入眼帘的便是拔茅附中,作为中仅有的一所学校,它囊括小学和初中,拥有20多个以女性为主的特岗教师,共280多个学生,基本上是一个年级一个班。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学校也新建了的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习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因此,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既要发挥好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更要发挥好教育的带头作用。

在实践的最后三天,小组全体成员接过村支书的嘱托,深入群众,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程度,感受村民们眼中的乡村振兴。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碰见了一位和蔼的老爷爷,尽管语言交流上存在困难,但老爷爷还是对组员们有问必答。从他的动作、表情中,能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生活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无论是门前的鱼塘,屋旁的玉米地,还是屋外晾晒着的黄花菜,都显示出乡村振兴的成就,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有收入补贴家用。在去另一个片区的路上,还偶遇了两位拔茅附中的学生,这是这几天在这里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面对访问,两人有些许腼腆,从他们的回答中,能了解到他们目前在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父母则在外务工,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和宿舍,提供了不错的学习条件。来到另一个片区,两位老爷爷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他们讲述了近些年来村庄的变化,无论是路灯的修建,还是水源的治理,都昭示着越来越好的生活。

一路走来,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小组成员们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必须性,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投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才能体会到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基层工作者的辛苦不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身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实践小组也希望能通过这次实践调查,为实现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通讯员:庄妍)红色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革命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奋进力量。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中国…… 庄妍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 传承时代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传承时代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人们的目光常常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那些承载着往昔峥嵘岁月的红…… 井洁萱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乌鲁木齐红色印记,传承边疆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乌鲁木齐红色印记,传承边疆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赤旌承风实践队队员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 井洁萱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日照市方志馆:实践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感悟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日照市方志馆:实践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感悟(通讯员:张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家乡文化探索的热忱,…… 张蓓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脉络,汲取奋进力量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脉络,汲取奋进力量(通讯员:程慧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成效,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承风”…… 程慧妍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日照方志馆,续写红色新华章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日照方志馆,续写红色新华章(通讯员:管昕)在探寻红色革命文化的征程中,1月16日和17日,赤旌承风实践队走进了日照市图书馆与日照市方志馆,展开了一场意义…… 管昕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西安事变馆,传承先辈爱国魂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西安事变馆,传承先辈爱国魂(通讯员:管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25年1月19日这一天赤旌承风实践队队员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寻之心…… 管昕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踏访日照红迹,传承不朽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踏访日照红迹,传承不朽精神(通讯员:展悦芸)在追寻红色精神的征程中,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承风实践队”的成员们于1月16日及17日走进了日照市图书馆和日…… 展悦芸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通讯员:庄妍)红色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革命文化,凝聚…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 传承时代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传承时代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人…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最新发布

管院学子三下乡:走进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
为响应党的号召,通过企业、社会等丰富多样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促使大学生走进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不断培养和输入高素质人才,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仓配物流一体化与特色产业…
山东学子三下乡:立足科技创新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为进一步探究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了解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优化平邑创新创业环境的积极举措,发挥高校和企业联动的乘法效益,深化人才培养、科技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7月25日,山东…
曲园学子三下乡:核雕有困境,助力共拾遗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16日电(通讯员:王一骁王棕麟)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陆续开展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非遗项目核雕的发展现状以更好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
赴亭城寻古韵,扬亭城真善美
滁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醉翁亭文化、儒林文化、孝文化、凤阳花鼓、琅琊山庙会、全椒走太平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历史地域文化承载着滁州人民的美好回忆,滋养着滁州人民的心灵,也凝聚着滁州人民深厚的地域…
曲园学子三下乡:走近螳螂拳基地,探寻武术奥秘
中青网烟台7月16日电(通讯员徐静怡)为更好地了解莱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现状,7月16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ichem-惟石能言队”三位队员来到莱阳市一处太极螳螂拳培训基地—振华武术教育,对…
记忆中的红色往事--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血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红色传承实践队成员王正伟同学于8月1日赴甘肃天水武山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提起红色革命教育,我们总会想到红军长征。其实在武山也有…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家乡非遗,助力文化传承
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18日电(通讯员于昕)品一缕文化芳香,叹几世精神永存。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ichem-惟石能言队”成员于昕为响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于7月14日下午前往掖县滑石雕刻传承人周世辉…
【西农资环学院】助力生态文明 启航三下乡
图文来源:文/曹龄月图/张不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的暑期实践队伍于2022年8月3日开展“三下乡”活动。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成员们来到了陕西杨凌绿城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参观…
南京学子三下乡:览梅园新村历史,传习近平讲话精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传承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活动完美结束寻访红色足迹,赓续革命精神。为更好地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南京谈判期间的历史,2022年6月26日,江苏第二师…
曲园学子三下乡:艰难困苦玉琢于成,一刀一锤匠心不改
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16日电(通讯员于昕)为了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助力非遗传承发展。2022年7月14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ichem-惟石能言队”成员于昕采访掖县滑石雕刻传承人周世辉,了解家乡非遗传承…